楊光生
摘要: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不僅是網絡安全的核心要義之一,更是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在網絡時代最為直接的體現。自進入網絡時代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持續對中國進行網絡意識形態滲透,嚴重危及到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當前,中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尚存在著各種問題亟待解決,理應采取相應對策以保護我國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關鍵詞:意識形態 國家安全 網絡時代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1-0256-02
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歷經多年發展,中國網民數量已穩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已擁有8.29億網民,其中手機網民數量為8.17億,公眾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6%。中國雖已成為網絡大國,但卻仍不是網絡強國。在互聯網領域,我們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網絡強國,一直都在利用自身的先進技術及先發經驗優勢對中國進行著網絡滲透與壓制,時刻威脅著中國的網絡安全。而作為國家安全中一個全新的安全領域,網絡安全在國家安全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是網絡時代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1)網絡意識形態的內涵。網絡意識形態是“基于網絡信息工具的使用而產生的新的意識形態領域,是傳統意識形態各要素在網絡信息空間的延伸和再現”。網絡意識形態能夠在特定的條件下反作用于客觀世界,并對客觀世界產生現實影響。
網絡時代之前,人們主要依靠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手段獲取外界信息。由于傳統媒體所發布的信息比較容易受到政府的掌控,因而在意識形態傳播上,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一直牢牢占據著統治地位,沒有受到嚴重的挑戰和威脅。網絡時代到來后,這種局面被迅速改觀,人們不僅開始同時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已經開始主要從互聯網上獲取各種信息。在此背景下,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就將互聯網作為了“和平演變”中國的工具,在網絡中利用海量的虛假有害信息不斷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意識形態安全是中國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而從網絡時代以來的實踐情況來看,在網絡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因此,為了國家政權的穩定,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必須確保中國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因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不僅是網絡安全的核心要義之一,更是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在網絡時代最為直接的體現。
(2)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持續展開網絡意識形態滲透。冷戰結束后,伴隨著網絡時代來臨,美國等西方國家則有機整合了互聯網與信息,利用其不斷對目標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同時配合以軍事、經濟等手段,輕則干擾他國內政,重則顛覆他國政權。他們針對中國的網絡意識形態滲透在網絡時代之后從未停歇。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部分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正因如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認真做好中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
二、中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存在的問題
(1)網絡法律法規不完善。隨著論壇、博客、貼吧以及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相繼出現,各種虛假有害的不良信息就利用這些社交平臺廣泛傳播,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但由于我國現行網絡法律法規不完善,直接制約了中國政府依法有效治理與應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網絡意識形態滲透行為。
(2)網絡技術發展不成熟。近年來,中國網絡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與美國的網絡技術水平相比,卻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在網絡核心技術方面,我們還明顯落后。正因如此,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憑借先進的網絡技術持續對中國實行“網絡霸權主義”,長期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3)網絡平臺管理不到位。中國不是互聯網創始國,進入網絡時代的時間也較晚,這就導致國家對網絡平臺的管理明顯缺乏經驗,客觀上導致了近年來西方價值觀和自由主義等意識形態及各類謠言等虛假有害信息通過互聯網滲透在中國廣泛傳播。
(4)網絡意識形態反滲透宣傳效果不盡如人意。在網絡時代,中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輿論宣傳工作在具體方法策略上明顯生硬呆板,不符合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規律,以致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及網絡意識形態反滲透工作不盡如人意。而反觀美國支持下的博主、大V、公知、意見領袖們,卻充分利用了各種網絡平臺,傳播謠言等有害信息,在網絡意識形態滲透上屢屢得手。
三、中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應對策略
(1)不斷完善網絡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應盡快立法,令所有網絡終端都使用實名制,這可以有效規范網絡用戶的網絡行為,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有害信息在網絡上的肆虐,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普通公民往往很難掌握好言論自由和國家安全之間的尺度與平衡,這就為網絡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留下了破綻。因此,國家必須對網絡信息公開表達的邊界進行明確界定。中國現有法律對網絡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責任,要么缺乏法律上明晰準確的界定及現實中的可操作性,要么僅涉及網絡侵權的民事責任,無法簡單套用到網絡公開表達的責任認定中。因此,為有效保護國家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必須在法律中明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商在非法信息傳播中的責任。
(2)持續發展提高網絡技術。中國是否能對網絡有害信息進行有效管控,首先取決于中國網絡信息技術的現實水平。擁有足夠強大的網絡技術水平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須快速提高中國的網絡技術管控手段與能力;必須盡快實施官方權威的網絡百科全書的編撰與應用工作,搭建起官方、權威、全面、客觀、準確的百科全書“詞條”庫;必須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統籌全局,有效引導輿論正向發展。
(3)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綜合全面管理。在國家不斷完善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明確執法機構及執法范圍,不斷加強網絡平臺管理,不僅可以有效應對網絡意識形態滲透給中國帶來的威脅,還可以推動中國互聯網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4)改善與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宣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改進創新網上宣傳”,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改善與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宣傳,就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作用,以改善與強化中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工作;就要在網絡意識形態宣傳工作中針對虛假有害信息“對癥下藥”;就要在宣傳中極力避免“教科書式”的生硬方式;就要全力打造健康理性的網絡文化,營造理性、和諧、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積極弘揚傳統美德;就要主動應對社會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就要有目的地建設起一支合格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者隊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2-28.
[2]姚元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探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20-23.
[3]劉剛,顏玫琳,王春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隱患及其防御[J].思想教育研究,2016(6):78-82.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