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教育對學生而言是思想領域的啟蒙和灌輸,高中的教學是不拘一格的,既有專業上的知識引領,也會有思想上的理論指導。高中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學生在校期間的重點培養計劃,也是學生喜歡并樂于接受的教學課程。對于心靈上的啟迪和思想上的矯正,這些無疑都是政治課所帶來的益處,而在新時期高中政治教育中,合作性的教學方法正在興起,在教學的課堂中也在不斷地創新與發展,為高中政治課堂帶來更多的色彩。
關鍵詞:高中政治;合作性教學方法;創新思維與課堂趣味性
思想就像盛開的鮮花,在四季如春的靈魂領域芳香四溢,又像翱翔的雄鷹,在廣袤的天空之際展翅高飛。學生要把思想當作知識的助推劑,因為思想的深化和沉淀,學生的知識也隨之增加,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知識界面擴展出無窮無盡的想象和豐富的遐想。政治教育能夠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理論,對于學生未來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卻是難以磨滅的。所以在新時代的發展態勢下,加大對于政治合作性教學方法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在新時期高中政治的發展下,教師又應該怎樣靈活的運用合作性教學融入教學實踐中呢?
一、 合作性教學思維的引導。
理論教學是一種傳遞知識的橋梁,對于這種傳統的模式來說少不了的是老師的諄諄教誨,思想是學生自成長以來一步一步慢慢堆積起來的心理成熟程度的表現,重視思想上的理論教學不僅僅是對學校教學工作的負責任,同時也是對于學生學業的負責任。因此,通過合作性教學思維的引導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例如:政治教育課便是其中最簡單直接的一種方式,在教學安排上合理增加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時間,采取不定期的問題引導以及競爭性回答等輔助措施,加上老師的教學理論,學生對于合作性學習的認識想必肯定能夠突破,有所裨益。再者,針對合作性的教學,教師還可以采用有趣的形式來引導。
比如說:在教授過程當中,有一些靠近現當代的政治理論,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的學習探究,像講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發展史”,學生首先可以通過觀看相關的影片來了解和學習,像“奏響時代凱歌”,老師可以讓學生聆聽新時代的紅色歌曲,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到這種國家強大繁榮富強的震撼。然后教師就能夠根據課文的知識以及視頻的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的學習探究,就如進行:“在我眼中國家的發展”“我眼中的新中國”等等為話題進行探究,最后,在教育過程當中,作為教師一定要密切學生課堂學習的動態變化,及時了解新時代的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動向,在合作性思維的引導下讓學生能夠對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更加深刻。
二、 選取具有合作性的政治問題引導探究。
政治知識就像是腦海中知識海洋里的一葉扁舟,因為有無數的舟才匯聚了汪洋大海的繁華。而對于政治課堂問題的選擇應該秉持謹慎的態度,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習問題無疑是學生最為困惑而最具探討性的,通過對問題和老師的輔助教學,學生能夠將問題帶入到小組討論中,以此來不斷提高自學能力。一個好的、有效的提問就像小說當中的武功秘籍,能夠給學生帶來高效率的學習,試想,如果學生面對一個淺顯或者是毫無意義的問題,有誰能夠愿意咀嚼下去。因此,提問能夠促進合作性教學方式的開展,但是還需要針對教學的內容情況,來制定不一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的探究。
例如:首先對問題的內容要有所挑選,不能是潦草簡單的話語,或者是復雜的話語,可以選擇具有吸引性又有探究性的問題,這樣學生也能夠易于接受,能夠積極地相互探究。就像是同樣的一個問題,題目一個是“什么是政治?”,一個是“吾乃思想覺悟晉升之法門——政治”,毫無疑問,后者要比前者更加有吸引力,更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討論與思考。創新的講解教學能夠放松課堂氣氛,將講解的主體轉變為學生之間的合作性自主解題方式,有利于學生明白清楚教學知識的重難點,善于創新這種教學對老師來說不僅僅是學校教學的需要,同時也是老師自己提升的一種能力鍛煉。對于講解的方法,也應該有多種渠道,例如:課堂講解可以利用資源優勢,現在的課堂設備都是十分齊全的,通過講解的方法教學已經不再拘泥于簡單的口頭了,完全可以依靠新媒體技術,利用網絡資源來輔助,在學生相互討論下,讓學生進行自我解題。
三、 總結
高中的政治教育課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這是在學生思想逐漸成熟的階段及時灌輸思想的重點時期,錯過了這個階段對于學生而言無疑就是一種損失。政治教育課程對高中學生而言是重要的人生導向,就像他們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風帆,有了助力自然前進就會更加快速、穩定,有了思想的引領自然也就會在人生發展上有所進步,合作性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在其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文義.探究高中政治教學中合作教學方法的策略與有效性[J].高中政治閱讀教學,2016(14).
[2]郭育婷.談高中政治教育中對合作性教學方法的教學心得與體會[J].高中政治考試論壇,2017(4).
[3]曾甜芳.淺析新時期高中政治教學的新策略——合作教學方法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6(423).
作者簡介:
黃玉茹,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