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思想的不斷深入以及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活動的發展,在現階段的教師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不能再只一味追求傳統課堂教學效率,而是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改革措施,實現構建高效課堂,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掌握好初中數學基礎知識。當前也必須對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給予足夠、高度重視,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我國初中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文章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原則及其方法角度進行了分析概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實踐
本文重點探究如何構建初中數學教學高效課堂,并詳細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方式。
一、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
(一) 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在傳統應試教育機制及思想的影響下,我國許多初級中學在數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都堅持的是“題海戰術”,即以中考為最終教學結果導向,參照中考考試大綱和相關教學指標,將數學課堂教學與日常能力訓練都放在了學生數學的應試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基本點上,忽視了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情感認知、思維模式拓展以及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初中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明顯不利。
(二) 高效的課前設計、課后總結嚴重匱乏
其一,對于課前設計準備不充分的現象,初中數學教師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資源準備不足、學情狀況把握不準、教學方案設計隨意等多個方面,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及訓練環節就很難實現“對癥下藥”,對教學管理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特殊事件也難以實現良好的應對應變;學生方面課前準備不充分,則主要表現在未提前預習、對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不熟悉、課堂學習目標模糊不清等方面。其二,教師在課后知識點總結教學的忽視,許多數學老師也未對課程教學中的失誤環節進行及時整理,這些都不利于數學教學實踐方法的及時優化。
二、
高效課堂的教學實踐
(一) 宏觀設計——確定一條清晰的教學思路
由于我國的標準課堂時間僅45分鐘,因而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做好課前準備是非常關鍵的。其一,備課程。初中數學教師課前必須進行教材的充分準備,吃透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做好教案知識點設計的充分準備。其二,備學生。教師要最大化地利用課間時間,對學生課程學習的現狀進行充分了解。如安排學生做好課前學習工具的準備,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準備情況以及學生自我預習情況。其三,備教法。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把握好教學布局,針對不同的章節知識點進行教學研究,積極主動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交流探究,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條件及基本狀況做好教學方法的預備工作,做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的放矢。
(二) 情境設計——創設一個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
對于學習而言,興趣無疑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都對各個初中學科知識有濃厚的興趣,但在不斷接受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后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會逐漸消失,這是當前初一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普遍問題。其實,新數學教材版式編排活潑、圖文結合合理。內容安排上,基本上也是深入淺出,設計得十分妥當。正因為如此,原本死板的很多知識立即開始靈活、有趣起來。例如:初一數學在講解“幾何體”這個知識點時,我就要求學生平時去看看或自己動手做些簡單的幾何體物件,將他們帶入整個課堂。
(三) 微觀設計——設計一些富含挑戰性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更好地學習知識,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學會領悟、運用。因而,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運用新教材里的“做一做”或是“議一議”等多個課外欄目,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動口說、動手擺,讓他們從最初的感性認知轉變為抽象概念,動員他們自覺去學習,找到學習中的快樂和喜悅。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內容點時,添加輔助線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都準備一個三角形工具,并引導學生將三個角標記不同顏色,然后剪下來并拼在一起。學生通過不同的拼湊方法,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四種引輔助線方法,并可總結出至少要作一邊的平行線思路。
(四) 練習設計——設計一組遞進的課內練習
高效數學課堂教學首先承擔的是知識的傳授,但更要注重探究思考過程。思維模式的廣度及深度是數學學科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科內容既表現出抽象性,又注重本質特點,整個學科內容設計都是串聯好的,新知識點與老知識點往往存在內在關聯,以此形成了數學學科的龐大知識網絡。比如:在開展二次函數知識點復習中,就可設置下述練習和變式,用三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分別對二次函數進行求解:已知,y=ax2+bx+c的圖象經過(-1,0),(4,5)和(0,-3)這三個不同的點,求拋物線的表達式。
變1:二次函數的圖象經過(-1,0)(3,0)和(0,-3);
變2:二次函數的圖象經過(0,-3),頂點(1,-4);
變3:二次函數的圖象經過(-1,0)和(0,-3),對稱軸x=1,分別求出拋物線的表達式。
(五)
反思設計——設計有效的學習小結
基于廣大師生都忽視數學學科教學的課后總結,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優化和總結,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里要對知識點進行思考,讓他(她)們真正地懂得溫故知新,并能強化課堂學習內容,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比如針對一次函數復習,教師就可設計如下問題:針對y=3x+6,說說你的認識。開放式問題有助于學生自我總結出一次函數的圖象及性質,課后練習中也能進行良好的知識點總結、延伸、拓展,以實現其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結語
基于當前我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實際情況,需實現從“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的積極、高效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們要改變觀念、優選方法、重視創新、積極探究,尤其是在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互動以及課后總結環節中,突出主體功能,讓學生踴躍地參與、主動思考,最大化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數學思維,這也是我國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沈睿娜.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才智,2017(17).
[2]王凌路.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才智,2016(26).
作者簡介:
潘巧紅,福建省永安市,永安市洪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