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深入,英語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英語也不例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創設“靈動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探究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有更加充足的動力去主動探尋、分析、解決英語問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基于多年教學經驗,就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發展學習英語核心素養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靈動課堂;核心素養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更是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成長的黃金時段。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的小學時期,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質,努力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優質課堂。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從多維度入手幫助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并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核心來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由被動變為主動,讓其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進入到英語教學中來,給教師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便于教師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一、
“靈動課堂”與核心素養的內涵概述
“靈動課堂”就是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水平,靈活選擇教學方式進行英語教學,教師活學活用教學手段,思維靈活、敏捷,善于抓住教學契機,有效進行英語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也會不自覺地產生靈性,二者相結合,便自會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打造靈動課堂,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有效打開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可能地促進學生發揮其內驅動力,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便于教師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所謂的英語核心素養就是指除了打造靈動課堂之外,還應注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想品質、文化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以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一個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這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當下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打造“靈動課堂”的思路是相輔相成的,是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成長基石,其都符合滿足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回答英語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活躍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
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途徑
(一)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現偏重于直觀形象思維。為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感悟英語這門不熟悉的語言,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和思維品質。在實際教學中,我常常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問題化、表演等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高漲的學習熱情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促使整個課堂處于活躍狀態,以便于學生在生動的語言交際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探索、分析、掌握英語知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教師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教學《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一課時,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New Year/Chinese/Spring/ Festival”等詞匯和“We +動詞+名詞”“Its+節日(today)”“Happy+節日”等句型,掌握一般現在時中不規則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第一人稱復數的應用,借助多媒體播放有關“Spring Festival”的物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的熟悉感,接著拋出問題“What do we say Spring Festival? What do we have at Spring
Festival?”讓學生盡可能用英語的形式來描述自己家鄉過節時的風俗習慣,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點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思考問題,又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二) 借助多重教學手段,“抓牢”學生的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打造“靈動課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隨機應變,及時對英語教學做出相應調整,以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牢牢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在原有的英語基礎之上得以提高。比如,在教學《Its at the station.》一課時,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讓學生以“開小火車”的形式,盡量用英文來跟其他人講述自己和他人在過去的一時間里所做的活動,并借助“Did you...”詢問下一位同學過去參加的活動,進而逐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關愛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學,逐步培養學生的愛人之心,熏陶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又如,在教學《Grandma cooked
fish》一課時,讓學生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以便學生深入角色之中,通過表演來學會用過去式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同時需要學生將本課單詞“talk/walk/beautiful/old/city”等運用到句子當中,幫助學生“消化”單詞,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角色當中,進一步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內心情感共鳴,并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針對學生英語創新思維的塑造與提升,為學生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是突破寫作教學模式的一種體現,開拓學生新的寫作思路,有助于教師塑造學生“靈動”的英語思維,確保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以上是筆者的粗鄙建議,望廣大教育工作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董春艷.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5(7).
[2]劉亮亮.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模式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2).
[3]教育部.研究制定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J].中小學德育,2014(5).
作者簡介:
史記,遼寧省瓦房店市,遼寧省瓦房店市復州城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