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課堂之中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有著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個體的不同特征,也就決定了教育的方式必須多樣化,想要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之中,使自身道德素質得到提高,其選擇教育的方式,必須貼近學生心理、貼近生活。通過生活化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并提升自身的是非分辨能力,從而讓其道德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素質;德育課堂
一、 引言
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應當把小學作為重要的教育陣地。由于教育的不斷改革,從而提出了素質教育,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功能,已經引起了許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由于改革的不斷進行,社會形勢的巨大變化,在大環境已經發生改變的情況之下,小學品德教師更應當使自己的觀念不斷轉變,并順應教育以及社會變化的方向,從而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模式。通過引入各種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可以從多個角度演繹德育課堂,以此來優化德育課堂,從而讓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得到提升,使得最終的德育目的得以實現。
二、 德育課堂的現狀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推行多年,可在實際的小學教育過程之中,依然出現了許多的難題與挑戰。許多學校在對小學生開設德育課堂時,只是注重理論的灌輸,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老師為核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使得整個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并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出現抵制情緒。許多一線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其選擇的方式過于單一,并沒有從多個角度去演繹,使德育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效率得不到本質上的提高。不僅如此,曾經許多被譽為正確的觀點,現在已經得到了更正,可是部分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之中,依然對小學生進行此類道德觀念的輸入,例如:曾經在小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不斷地強調見義勇為,卻忽視了小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弱的特點。由于曾經錯誤的觀點,使得許多悲劇發生,其中不乏小學生,為撲滅森林大火而葬身火場的事件。目前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時候,要讓其明白:一定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去見義勇為。
三、 解決小學德育課堂難題的對策
(一) 德育課堂生活化
目前很多的一線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依舊采用非常傳統的方式,使學生并不能夠理解思想道德的內容,從而在生活之中,并不能夠做到明辨是非,反而可能因為錯誤的觀念,而使其價值觀念也發生改變。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應當更加生活化并在進行理論闡述的時候,同時要加入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的道德事件,例如:小學生將自己吃完的零食的袋子放到別人的桌子下面。一線教師便可以將其作為案例,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之中,不僅可以讓理論融入生活,同時還對同學的錯誤行為,進行了全方面的解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小學生明白其犯錯的原因,并且通過多個角度進行解析,這樣可以讓原本非常枯燥的理論變得異常生動,并且貼近生活;通過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可以讓德育課堂的質量得到極大提升。
(二) 德育課堂情景化
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時,可以通過設計教學情節,讓學生的思維快速活躍起來并啟迪其想象,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教學的內容,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回家路線進行方位的規劃,并考慮到自己從家到學校的路線之中的紅綠燈,將這些路線用不同的顏色標注起來,再讓學生進行思考,在這一個過程之中,可能會出現哪一些思想道德問題,并引導其在過紅綠燈的時候,應當考慮到的道德問題。通過這一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并且通過自己親自動手以及經歷,而幫助其理解德育課堂中的理論。
(三) 德育課堂引導化
傳統的語言教學過程之中,要求老師進行理論的講解,這一個過程有許多的弊端,例如:學生不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理論知識,但也不可否認,在老師講解之后,學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德育課堂內容。故可以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改良,加強老師的引導作用,并利用這一種教學模式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培養,從而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
(四) 課堂教育角色化
在生活之中,每一個人都會扮演特定的角色,而在這一個過程之中,則會體驗到與角色相適應的情感以及思想。而這一種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之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課堂之中,可以讓部分的學生扮演成為盲人,而另一部分人則扮演學生,并讓這一部分學生去幫助盲人過馬路。在這一個過程之中,可以讓扮演盲人的小學生,體驗到無助的感受,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會在幫助的過程之中,體驗幫助弱勢群體而帶來的榮譽感。通過角色扮演的過程,可以讓小學生徹底理解德育課堂之中的理論,從而讓他們在實際的生活之中,將自己學習到的德育理論進行實踐,從而養成幫助弱勢群體的意識。而扮演盲人的小學生,則會在扮演的過程之中,切實地體驗到殘疾人在生活之中所面臨的困難,從而增進小學生對殘疾人的尊重以及關愛之情。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一線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培養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實際情感體驗,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應當運用更加靈活多變的課堂演繹方式,使得小學的品德課堂可以更加的豐富、生動。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而當其樹立了正確的觀念之后,在以后的學習以及生活之中,則會進行更加正確的選擇。小學德育課堂開設的目的,其根本在于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提升其自身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一代高素質的人才,這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秀麗.如何培養學生優秀品德[J].吉林教育,2012(31).
[2]王淑慧.多元化教學評價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12).
[3]李小融.多元化學校教育評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劉平.《品德與社會》課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25).
作者簡介:
鄭小潔,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市建安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