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召國
摘 要: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其成功與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課堂效果。一線教師應注重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勤于總結,同時要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恰當方式,以期每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都能換發(fā)光彩,充分發(fā)揮功效。結合實例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三種課堂導入方式,希冀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方式;教學體會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教學的序幕和前奏,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課堂效果。就目前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課堂導入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授內容的具體特點及自身教學風格靈活選擇恰當方式,以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之效。以下,筆者擬結合實例探討三種比較重要的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式,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懸念導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當學生心中存在較大疑問、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較大程度激發(fā)時,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自然將得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從而真正地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對于一些題目較為平淡,表面上不易引發(fā)學生興趣的課文,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精心準備飽含懸念的導入語,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來。例如《蠟燭》一文,題目就頗為平淡,筆者在教授該課時設計了以下導入語:“蠟燭,曾是人類的主要照明工具之一,它燃燒自己,驅除黑暗,它所發(fā)出的或明亮、或昏黃、搖曳動人的光線往往能撩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引出動人的遐想,因而蠟燭常常象征或寄托著不同的精神和情感。如我國唐詩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現(xiàn)代還有一首著名的歌曲《燭光里的媽媽》。這些例子中有的借蠟燭烘托奉獻精神,有的借蠟燭寄托離別之情,有的借蠟燭歌頌母愛。可見,在文學藝術作品中,蠟燭在不同的情境中有著多種不同的含義。那么在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課文中,蠟燭代表著什么呢?這是一支怎樣的蠟燭?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著名的《蠟燭》……”小小的蠟燭具有非同一般的文學象征意義,在老師點明前學生一般是不會注意這一點的,以此為契機,通過帶有懸念的導入語,就很自然地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欲望。
二、故事導入
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喜歡“獵奇”的年齡階段,借助與新課主題相關的趣味故事進行課堂導入,往往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來看,故事導入法的運用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當然,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教師善于選故事、講故事,并能順暢地引出新課,達到順理成章、自然無痕的效果。試舉一例,在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筆者即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各位同學,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在四周大火的威脅下,所有成員迅速聚集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存之機,它們勇敢地滾進了火海之中。最外層的螞蟻不可避免地被火焰吞噬燒焦,噼噼啪啪聲響驚心動魄。螞蟻聚集成的球體越來越小了,但這團蘊含著生命力量的球體始終快速地向前滾動,最終,這團球體滾出了火海,到了安全的地方,剩下的螞蟻成員雖然已經(jīng)很少,但他們最終逃出生天……這是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在生與死的抉擇中,誰不渴望生呢?但為了種群的延續(xù),某些成員奉獻了自己的生命。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聆聽一個類似的、更加悲壯感人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斑羚飛渡》一文……”這樣就以一個類似主題的故事作為鋪墊,引出的新課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為其聽課效果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情境導入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礎學科,學好語文需要學生的情感參與,這是與理科學習最大的不同。因此緣故,創(chuàng)設情境就成了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謂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環(huán)境或氛圍,以激發(fā)學生一定的情感或態(tài)度體驗,從而使其感性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教學情境按形式來分可以分為語言描述情境,現(xiàn)場演示情境以及多媒體展示情境。在多媒體設備與技術深入中小學課堂后,通過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更容易達到效果,用途也更廣泛。因其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多種信息呈現(xiàn)形式于一體,便于學生多感官立體化接受信息,從而給予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授《安塞腰鼓》一文時,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基于視頻的形象化情境就非常的方便,且效果是最好的。因為安塞腰鼓的表演場面熱烈而氣勢恢宏,僅從文字或描述上去感受的話“力度”不夠,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視頻中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的實景場面,其情感因素便很容易得以充分調動,從而達到良好的導入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探討了三點初中語文教學中比較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有效的方式,作為一線教師,應注重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勤于總結,同時善于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選用,以期每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都能煥發(fā)光彩,充分發(fā)揮功效,從而為整體課堂效果的提升奠定有利基礎。
參考文獻:
[1]曹振波.淺談初中語文課堂導入藝術[J].學周刊,2015(24):240.
[2]史正清.探究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2):64.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