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豐廷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數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想象力、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清數學問題,師生都應當正確認識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含義,能夠做到做題時心中有數,通過逐步地引導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進一步分析數學問題。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提出具體的數學教學策略,希冀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興趣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主體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內在思維能力,首先要對數學問題情境進行科學合理的創設,能夠設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更好地思考與探究,切實激發學生的數學求知欲望。興趣對于學生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根據事實和舉例發現,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有效了解學生近階段的學習情況,有效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情感波動。同時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和諧友好的幫助,和諧平等地與學生交流,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具有藝術氣息的教學課堂,才能夠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引導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神奇的力量,使學生能夠對所學內容全身心地投入,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二、培養思維能力應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但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能夠切實掌握知識與技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與思考教育綜合、抽象與概括等,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動性。例如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理念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明確教學任務,從低年級起便要下意識地練習。例如:學習“數的組成”教師就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與觀察,通過分析對比來了解十以內數的概念。重視誘導學生思考與探究,如果學生只知道死記硬背數字結構,會使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的壞習慣,日后則難以有效改正。所以無論是教學環節還是復習環節,教師都應當引導學生根據具體的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學習“20之內進位加法”時,教師可以設置復習題,要求學生給出答案,并且講一講他們的想法,如果學生答錯,教師應當要求其復述計算過程,有助于鞏固學生湊十計算知識,能力進一步減少數學做題錯誤率。引導與幫助有助于縮短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能夠盡快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與敏捷性。例如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數學答案或者是解題技巧,應當帶領學生一步步地分析與判斷,通過推理與歸納,從而得出公式與結論。
三、幫助學生構建思維整體性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當著重體現數學思維的整體性與統一性,由于數學知識是運用統一的理論概括零散的概念和事實,雖然理論與概念看似毫無關系,但是在同一理論敘述中卻有著緊密的關系。階段學生的語言范圍不夠廣泛,所以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培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數學概念,使學生能夠對概念有結合認知,例如可以講解應用題型:已知五年級二班全班人數共有54人,男學生和女學生比例為4:5,那么五年級二班共有男學生多少名?女同學多少名?分析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究,找出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根據題目的條件分析數量關系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從而得出解題方法,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分析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和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近階段的學習情況與思維方式,發現學生的學習特點與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切實拓展學生的思維知識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師應當真正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幫助,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效挖掘教材內容,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與互動,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周建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7(3).
[2]李桂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6(9).
[3]熊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旬刊),2016(11).
[4]李志新.初探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2):5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