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有
摘 要:創新思維是每個人才都要具備的品質,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力量。創新思維并不是立竿見影的,是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探討的是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做法和策略。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社會發展的步伐,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我國教育中越來越被重視。將會闡述在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小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創新思維;培養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雖然是同一本書,但是不同的人閱讀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和思維,無論在處理方式和思考能力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生具有天真爛漫的品格,學習的內容都是最基本的知識,因此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所遇到的問題
伴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在教育中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和全面教育,和傳統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不再強調僅僅只灌輸給學生一些基礎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更加重視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當下,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本論文主要是從傳統的小學教育方式的影響,以及創新思維培養的落實狀況來進行探討。
1.傳統小學教育方式的影響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講: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但是在新事物產生的初期,新事物的力量是弱小的,舊事物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是最終的結果一定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因為新事物更加能夠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傳統的小學教育方式和素質教育方式就好像舊事物和新事物一樣,素質教育方式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但是在素質教育產生的初期,它的力量是弱小的,傳統小學的教育方式由于存在時間較長,所以它的力量是強大的。總而言之,素質教育方式更加符合教育的發展規律,但是傳統的教育方式仍然對我國小學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1)從教師的角度來看
我國小學傳統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課堂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圍繞教師計劃和行為來進行的,對學生的關注度很少,雖然我國已經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的落實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仍然落實,我國素質教育提倡的是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方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主體性仍然占主導地位,這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受傳統小學教育方式的影響,這樣一來,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生不能提出自己想法,沒有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給予更大的鼓勵,讓學生能夠自信地去做每件事情,對于學生犯的錯誤應該耐心教育,注意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基礎時期,盡量減少學生產生自卑感,因為一旦學生失去了自信心,那么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進而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會更加困難。
(2)從學生的角度來看
學生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已經習慣了教師在課堂中講課學生在底下聽這種教育方式,與老師之間互動的想法已經被部分扼殺,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丟棄了部分創新思維能力。在學習每一科目時,教師所講授的方式都是以自己的理解為基礎的,但是每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的,可能教師的理解方式有些學生是無法接受的,這就需要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少,由此看來,部分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是沒有辦法完全理解知識的,這對于掌握知識以及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來主導課堂,不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之間的不同看法不能夠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不能聽到自己同伴的不同意見,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就好像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里閉門造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都不與其他人交流,學生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這樣是不利于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只沉浸在自己的國家領域里面,永遠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的發展狀況,到最終的結果就是落后于別人的發展和進步,不利于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2.創新思維培養的落實狀況
“創新”是培養每一個人才的標準和要求,也是我國所倡導的,但是在小學教育過程中落實狀況并不是很好,它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實踐動手能力差以及學生的思考時間少。受傳統的小學教育方式的影響,在課堂中一般都是由教師把知識整理好傳授給學生,而讓學生進行知識總結的機會很少,因此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在課堂知識講授的過程中都是由教師直接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自身思考或者小組討論的時間較少,因此不利于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措施
在我國小學教育過程中,貫徹落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政策,產生了很多問題,但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大勢所趨,是不能動搖的,因此本論文就針對于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所遇到的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主要是從兩方面來展開,一方面是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另一方面是在課堂之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
1.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時,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小學是學習知識的基礎階段,應該抓住小學教育的機會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小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主要有在課堂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及留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1)在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不再是單一地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學生是要主動學習知識的,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對象,學生是教師的培養對象,課堂的開展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應該將學生的地位放到第一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不應該只呈現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應該多聽從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不應該單單以自己的意見為主,這樣一來有利于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友誼,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也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教師,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為教師在教授知識時,在一定程度上,教師已經傳授給學生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只有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沖破教師的固定思維模式,才能發展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2)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教師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如果學生不接受或者不理解的話,那么教師這些知識是不能傳授給學生的,因此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自身去理解和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因此,教師要留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因為這樣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也能改進自己教學方式上的不足,還有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有利的,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樣一來,就有利于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考慮,然后產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除此之外,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就是學生在培養自身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能力就是指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散能力強的學生對于創新能力的發展是有幫助的。在課堂上,教師要留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這樣一來,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培養了學生的發散能力,進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2.在課堂之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比較強,因此僅僅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遠遠不足的,還要在課堂之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校應該與社會和家庭相聯合,共同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課堂之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措施,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古人云:行是知之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想知道某個知識,就要親自去動手實踐。在小學教育這個階段,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時,可以結合該時期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學生在進行實踐動手能力時,需要在頭腦中有計劃,需要學生從多個方面去考慮問題的結果,這樣一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動手能力大賽,對于獲得勝利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一來能夠更加激發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只停留在關于課本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這樣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發現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框架,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三、結語
小學教育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需要從小學教育開始落實,雖然在我國小學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并不意味這些問題是不能解決的,無論是從教師方面還是從學生方面,都應該共同攜手去解決這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不是一段時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一直貫徹和落實。
參考文獻:
[1]郭悅.全球化背景下小學教育的創新思維培養[J].才智,2016(21):118.
[2]荊海生.論小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184.
[3]王蘇琴.論農村小學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與提高[J].勞動保障世界,2015(36):22-23.
[4]洪美慧.小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才智,2012(34):19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