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溪
摘 要:數學科目因其具有強大的普適性、邏輯性和學科延展性,在小學階段開始就被列入主要學習和考查科目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切入點,通過典型題目的教學和反思,簡要分析和總結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方法,為相關研究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基本路徑
引言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教育并不是經濟發展的派生物,將產業化融入教育教學是完全不妥當的。隨著國家越來越推進普及素質教育和全民教育,課程改革的內容、形式與步伐都在創新中不斷加快,呈現出義務教育的先進性和全面性。小學數學之所以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是因為數學學科本身鮮明的優越性,還是我國人才戰略和培養方案的具體體現。因此,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方法和路徑的探索,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自身發展,也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在小學階段就構建出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可以養成數學思維。而且通過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還能夠有效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在《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要通過掌握數學學科的基本知識以及技能,從而滿足社會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其次,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思維,并且可以利用數學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通過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能力。
二、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路徑
(一)組建學習興趣小組,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以及認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時刻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根據小組成員的不同,給不同的小組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并讓成員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再從小組中選擇一個成員對問題進行回答,教師要注意,在學生回答過程中,要及時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對于出現錯誤的地方也要及時糾正。通過組建學習興趣小組可以構建出積極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能力,促進班級的整體進步。
(二)合理利用周邊環境引發學生學習激情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感覺到在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因此在情境創設中,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比如,在教學位置和方向時,筆者首先在課前對教學樓的東南西北等幾個方位的場景進行了拍攝,然后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根據照片識別場景,當學生提出是教學樓的東南西北等幾個方向時,再引入本課的主題,引導學生理解方向。
比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其所對應的核心素養就是運算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解基本的計算規則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計算比賽:將學生分成4至6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100道小數計算題,然后小組內部成員各自分工進行計算,最先完成100道計算題的小組獲勝,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這種小組合作、獎勵刺激的計算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計算活動中也強化和提高了自身的運算能力。
(三)創設問題化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營造問題化的情境對于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點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問題化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形成自己學習數學的能力,同時對于他們的創新意識也很有幫助。因此需要教師設計出有效的問題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興奮的學習狀態中,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創新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中去。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多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教學問題,這類問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解法以及算法不是唯一的,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開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善于獨立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有效地創設出問題情境,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深度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擺脫教材的束縛。
比如,追擊問題,涉及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等方面的素養。在教學中,完成追擊類應用題教學后,教師就可以從這一類問題進行拓展,將原本直線類型的追擊問題轉化為曲線類的追擊問題,或者是將改變追擊的形式,進行教學拓展。如甲乙兩人都從A城出發前往B城,甲走高速是一條直線,每小時80km,全長120km,乙走國道是一條曲線,全長150km,每小時70km,問誰先達到B城?通過這樣的拓展,就可以強化學生的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等素養。
(四)多媒體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不管何種學科,要想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在小學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較強,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來吸引學生,充分激發其好奇心,進而提高其學習興趣。當然,情境的創設也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比如,在進行“分數的意義”講授時,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事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則動畫,其內容是關于小兔子和小烏龜的跳遠比賽,而且小烏龜要對小兔子跳遠的距離進行測量,小烏龜只有一把米尺,但是小兔子的跳遠距離大于2米而小于3米,不是一個整數,那么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表示小兔子的跳遠距離呢?通過此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的展示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及興趣,一步一步地引出分數的概念,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還能夠幫助教師充分理解學生的想法,以便今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總結
無可厚非的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是一個曲折反復的長期過程,還需要學生、教師和家長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才能獲得成果。數學學科在小學教育上就已然體現自身獨特的融合性和延伸性,予以滿足性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換句話說,新時期人才的要求從小學數學科目的教學上就已經體現了自身的先進性,這就要求教師貫徹滿足性教學的同時大膽使用超越教學和創新教學的模式,并將這些模式運用到課程設計、課堂引導和課后練習測評中,實現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大面積滲透。
參考文獻
[1]李延霞.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好家長,2017(59):131-131.
[2]張羽華.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學園,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