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073-02
摘 要 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國有企業基層建設的關鍵所在。此項工作,是黨組織與人民群眾聯系的紐帶,也是企業人事部門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到上級領導有關文件精神的上傳下達,也關系到黨政部門對民生民意的掌握和調節。然而,在有些企業,尤其是部分國有企業,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很不完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而恰恰正是這些薄弱環節的存在影響了思想工作的展開,甚至影響到企業其他方面的工作。本文就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體現作一些思考。
關鍵詞 基層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 黨建工作
一、薄弱的體現及原因
1.陣地缺失。現在的國有企業,盡管擁有電視臺、廣播站、企業報等多個宣傳陣地,但宣傳陣地的支配時間明顯減少。電視臺、廣播的播放時間短,每天僅僅才一個多小時。更令人擔憂的是,電視播放多為晚上七八點,在物質文化日益豐富多彩的今天,這些時間已經無法吸引基層人員的眼球,職工在上完一天勞累的班后,更愿意放松緊張的身心,于是趨向于網絡、數字電視等娛樂性活動,而企業報雖然有著時間上的優勢,但報紙多為月刊,影響力還是有限,因此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宣傳陣地難以保證完成大量的宣傳任務。
2.重技術輕宣傳。例如建筑企業來說,一向注重技術,多一位工程師或者項目經理,也就意味著給企業多增加了一位技術骨干,他們堅持認為技術不僅是企業生存的基本保障,也是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安危的基本條件。于是一些干部更是習慣性地認為水漲船高,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水準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導致在基層“宣傳工作說起來重要,忙起來忘掉,遇到問題再提到,出了問題最重要”,“抓大放小,片面傾向”的思想嚴重,存在著重理論重技術、輕思想建設的做法,
3.宣傳不夠,經費短缺。經費問題一直是一個制約因素,其實,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稍有觀察的人就會發現,企業宣傳工作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它不僅可以樹立自己的形象,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宣傳力度大,無疑成為企業作大作強的經濟保障。然而在建筑施工等一些企業,大量的經費都投資在技術更新、設備改進和知識因素的更新再利用上,對企業的宣傳力度相對降低,甚至達到零投入。
4.執行力度不夠。一直以來,“辦事拖拉,執行速度慢”被認為是國有企業經濟滯后的致命弊病,無論是新型的現代企業還是閱歷久遠的老企業,都大大小小的存在這個問題。對于領導的話,絕對的惟命是從;對于同級領導間的需求,絕對的滿足;對人民群眾的疾苦,絕對的可緩且緩。然而,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歷史的主動權掌握在人民群眾手中。我們有的領導忘記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對群眾有利的制度或者措施,采取無視或者隱蔽的態度,尤其是對政策性文件中明確規定的條款,不能做到如實執行,導致宣傳力量嚴重削弱,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有的雖然也在如實執行,然而“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較為普遍,無形中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發展相脫節,基層干部普遍缺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也沒有實行必要的科學管理機制,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光打雷,不下雨”,未能將國家優惠政策和措施得到真正落實。
5.失衡心理嚴重。有的職工有抵觸心理,他們了解一直以來,國有企業中所存在的弊端,認為領導不廉政、不愛民,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被某些領導因個人私欲而揮霍無度,因此就有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貧富差距由此產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有一種怕得罪人的心理,對看到的事情不聞不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是一味的按照領導的話去做,只會一味的簽字,而忽視了群眾的需求,無形中陷于兩難境地。這樣,兩組矛盾出現了,失衡心理十分嚴重。
二、對策
1.增強主人翁意識。第一,要增強主人翁意識,也就是要求我們堅持不懈的抓薄弱環節,要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這樣一種循環往復的態度和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傳統的宣傳思想工作都是單向灌輸,成了宣傳干部的“一言堂”,直接影響了正面宣傳的說服力,受眾在宣傳思想工作中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局面,讓受眾從后臺走向前臺,從臺下走到臺上,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也就是培養基層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如何做呢?我認為應該從培育企業精神上入手,把別人的事也當成自己的事,要按照企業生產經營目標,提出不同時期具有號召力的奮斗方向,引起全體職工的共識。企業在培育自身精神中,一方面要努力形成一種民主、團結、和諧、寬松的氣氛,使職工產生喜悅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還要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使職工處處感受到關心、理解和信任,進而產生主人翁責任感,產生強大的凝聚力。通過職工良好情操的培育,折射和塑造出良好的職工整體精神風貌,讓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兩者互為促進,用文化合力推動企業生產力的向前發展。
2.明確態度,進行換位思考。實踐反復證明:當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比較明確的時候,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就順利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收到較好的效果;當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思路不明確的時候就事倍功半,甚至走到完全相反的方向上去。凡是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兩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的企業單位,一般來說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思路都比較明確,指導思想正確,方法方式也對頭。
不能身臨其境就沒有發言權,光有明確態度還是不夠的,還要更加深入的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想。這就要求我們基層思想工作者用逆向思維當好輿情民意的偵察兵,做到換位思考。要知道如果自己是群眾中的一員,當前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有什么苗頭性的思想和傾向引起別人的注意,有什么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在突發事件和敏感話題中,黨和政府有哪些希望和建設性意見等等;同時,當好思想解放的總先導,自身必須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是各方面工作和創新意識的指導者和推動者,做社會發展和變革的總先導;當好改革發展的助推器,要通過輿論引導為改革開放搖旗吶喊,鳴鑼開道,造聲勢,鼓實勁,宣傳思想工作要圍繞中心工作,融入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大局;當好領導決策的智囊團,把許多困擾當前各項工作的全局性的戰略課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科學的回答或建議,責無旁貸地當好領導決策的智囊團。
3.做好兩個結合:第一,與時效性相結合。時效性要求我們必須建設一支精干的政工隊伍,加強思想宣傳工作,“必須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專兼結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要堅持抓培訓、抓學習,提高各級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整體素質,加強陣地建設,做好傳統載體和現代載體的有效結合,用先進的文化感召人,用科學的思想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第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實踐證明,群眾的思想問題通常都是由一些實際問題引發的,應該為群眾辦好的事情沒有辦或者沒有辦好,該落實的政策沒有落實到位,該及時排查處理的矛盾糾紛沒有及時解決等等,都會引起群眾的不信任感,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際效果。宣傳思想工作要開門見山,直奔干部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達到“知民疾苦、為民所想、真真切切辦實事 ”的良好效果。要按照上級要求并結合自身特點去解決,上級的指示對基層工作具有一定的普遍指導意義,但必須同自己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從中找準薄弱環節,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決好;還要調動各方力量去解決,在解決薄弱環節時,基層一線干部除了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外,還應把下級的骨干力量調動起來共同去完成,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形成“層層有人解決,處處有人管”的局面。
4.縮短鴻溝。眾所周知,距離可以產生美,然而距離也可以隔離美。對于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來說,我們不是怎樣保持距離,而是怎么想方設法縮短與世界的差距,為我們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使思想和言行達到一致。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即要選準工作著力點,努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這就必然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務必要貼近基層,服務群眾,縮短鴻溝,因為縮短差距是當前國企的一個贏得民心的關鍵之舉。只有貼近基層、服務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著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擁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也只有貼近群眾,才可以縮短與基層、群眾之間的鴻溝,真正做到在職權上是領導、在生活中是朋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輿論的公信力,使受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主動參與的意識,讓受眾從后臺走向前臺,從臺下走到臺上,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積極投身到企業的壯大事業中。
基層工作是一項耐心工作,急不得也懶不得,所以領導干部或者思想工作者都要樹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思想意識,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對宣傳思想工作重要地位重大作用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宣傳思想工作的大氣候;另一方面我們要突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固有模式,創新工作風格。要找準與全局工作的結合點,在為大局服務中體現自身價值,在與大局的互動中提升形象,逐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與全局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而對于基層群眾來說,也要好好地配合工作者,平衡自身心理,樹立勞有所得,安分守己的工作作風,積極配合領導部門搞好各項工作,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僅在思想上與時俱進,更要在行動上做到自身文化知識與所在職務的一致性,在不斷的進步中提升自我、贏得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