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軍
【關鍵詞】 語文教學;多媒體;學習興趣;難點;
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065—01
近幾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多媒體越來越頻繁地走入課堂,多媒體以其特有的生動、形象、直觀、信息容量大、視聽效果好、交互能力強和操作方便等特點,在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使教師從“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筆”的傳統教學中走出來。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更是顯出了它的優越性,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使語文教學獲得新的生命力。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1.助力教學導入,激發學習欲望。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教學導入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多媒體設置疑問、創設懸念,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2.助力氛圍創設,激發內心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一種讓我們教師十分尷尬的場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師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學生大多十分冷漠,無動于衷,對情感的體驗出現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而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能幫助我們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往往會產生“未有曲調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3.助力情感渲染,激發朗讀愿望。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借助多媒體手段,可以使課文無聲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發朗讀愿望。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1.直觀生動,活化內容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會為了突出教學重點或突破、解決教學難點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結果是學生的感觸仍不深,還易產生疲勞感,甚至有厭煩情緒。而多媒體能活化課文內容情景,化難為易,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形象具體,促進字詞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詞句包含的意義是非常抽象的,這些內容僅僅靠老師的講解很難使學生理解,如果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閱讀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了。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學生對課文中所涉及到的“海防前哨”“祖國的南大門”等詞語的含義很不理解,于是我先用媒體出示了中國地圖,讓學生看著地圖,告訴學生西沙群島在祖國的最南方,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像我們家里的大門一樣,所以稱“南大門”,學生自然地接受了這個新的詞意。
3.突破限制,拓寬學生視野。多媒體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改變微觀、宏觀的約束,直接表現各種事物和現象,使教學中一些無法讓學生實際接觸的事物可以通過聲音和畫面顯示出來,拓寬學生的視野,獲取學習所需的材料,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綜合素養
1.調動感官,培養觀察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低,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具有明顯的優勢。多媒體技術可將文字、聲音、圖片等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把圖中的事物作從小到大、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從表面到本質的處理,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而使學生的觀察分析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造出逼真的立體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啟發想象,培養創新思維。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有了想象力才會有創新意識。無論是創造性想象還是再造性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大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經常進行想象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總之,語文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有利于創造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開拓學生思路,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