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軍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055—01
小學數學學困生是指因注意力不集中,認知系統發展緩慢而導致對數學學習能力差,對數學學習興趣低,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小學生。本文將對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進行簡單探討,以期對學困生的轉化有所裨益。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小學數學學困生在小學階段并不鮮見,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追求速成學習,學前教育時學生被提早大量灌輸小學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小學階段對數學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簡單易學的內容表面上看掌握很快,但對深層次較難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學習障礙。小學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小學生對數學興味索然。小學生剛接觸數學時,從學習認讀,拼寫數字,從數學運算到數學應用,是一個邏輯思維發展的過程,小學生因集中力不足,思考能力不足,而表現出對數學興趣低下。伴隨著學習成績停滯不前或者下降,學生對學數學感到茫然,不知學什么和怎么學,當對陌生學習領域不知如何下手時,對學數學的興趣便可想而知。對學數學不能及時因困惑而請教乃至不知如何請教,導致小學學困生因對學習數學興趣低而不專心聽課,對課堂提問表現不積極,從來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不能主動思考、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對自己學好數學自信心不足。
2.教師對教學墨守成規。雖然素質教育已實行多年,但有些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遵循死記硬背,存在教師在課堂占絕對話語權和主導權,學生被動接受、被動學習的現象。課堂氣氛壓抑、單調、枯燥,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不能在學習數學時得到充分發揮。加上小學部分教師年齡偏大,不能緊跟時代進步的步伐充分運用新媒體教學方式,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還停留在過去,無法按照新課標制定教學計劃,教學方式一成不變。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小學生好奇探索的天性,對數學存在學習困難也就在所難免。
3.父母對孩子不管不顧。對于小學生來說,家庭是他們學習的第一課堂,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讓眾多家庭忽略的是數學學習其實就包含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日常帶孩子購物,隨時都能接觸到數學運算。研究表明:家庭對孩子的關愛程度,為孩子創造的學習環境、文化程度和文化素養的高低都影響著小學生學業的發展。對孩子數學學習不上心,不能做好孩子的榜樣,邊看電視邊陪孩子寫作業,一邊玩游戲,刷抖音,一邊要求孩子認真寫作業,這樣的家庭環境不利于孩子潛心鉆研數學,進而降低孩子自制力,影響孩子學習數學的自覺性。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多方面激發學習興趣。一是備課時多花心思,可以簡單介紹數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歷史,數學在科學領域的應用,讓學困生了解學好數學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學困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小學數學備課可運用色彩、圖畫、動圖相結合的方式,引入新的知識點,循序漸進,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二是結合日常生活講解知識點,充分運用學生熟悉的人和物舉例子,做對比,采用幽默的授課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盲點和誤區,為學困生答疑解惑,培養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三是實行學習責任制,將學困生放在學習小組中,讓小組集體成員幫助并監督學困生完成學習任務。
2.多角度創新教學模式。一是創新教學辦法,改變傳統的 “我教你學”的單調方式,鼓勵學生自由提問,將學生提問和新知識講解充分結合,增強學困生自信心。二是改變傳統課堂學生一成不變的座位安排法,可利用座位將學生編組進行交流,或按照學習成績將水平不一的學生安排在一起,或按照學生興趣將愛好統一的學生安排在一起 ,或按照友情將關系好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并以此為組進行編號。在課堂教學時,以組為單位參與課堂互動,對互動表現優異的組予以表彰,對互動表現差的組予以鼓勵,以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帶動課堂氣氛,以成績優的學生帶動學困生,激發學困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
3.多層面營造家庭關系。一是營造關系和睦的家庭氛圍,父母應控制情緒,不把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回家庭,杜絕在孩子面前吵鬧,讓孩子在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二是教師應多和家長溝通,利用學生家長會和家訪的機會,為學困生家長想辦法,出點子,例如,家長應以身作則,在輔導孩子功課時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不能在輔導孩子時進行玩游戲、刷網頁、看電視等娛樂消遣活動,影響孩子學習。三是提倡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多互動,多溝通,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讓學困生承擔起算小賬的角色,鍛煉學困生思維能力和信息組織能力。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