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軍
【關鍵詞】 語文教學;作文訓練;觀察能力;
意義;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073—01
作文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果能夠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則可以充分發揮作文訓練的作用。而在傳統的作文訓練中,教師主要是對不同的學段進行設計,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開展寫作,這直接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了限制,其觀察能力不僅無法得到提高,長此以往,小學生甚至還會失去觀察的興趣。據此,筆者提出了在小學作文訓練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對策,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一、小學作文訓練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意義
小學作文訓練屬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在語文整體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寫作的重點就在于對周邊的事物與環境進行觀察,不僅僅是描寫景色的文章如此,無論是涉及到人物的文章還是涉及到事件的文章,其謀篇布局都需要依靠作者的觀察能力。在小學作文訓練中,語文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可以減少他們對寫作的恐懼感,提升其寫作方面的信心。通過觀察進行寫作,并形成良性循環,既可以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在愛上寫作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知識與能力。
二、小學作文訓練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措施
1.通過情境構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在小學作文訓練中,要想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合理地進行情境構建,通過情境構建,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引導,啟發他們進行觀察。在此需要注意一點,教師要啟發而不是強制性地對學生提出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確實注意到了情境構建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情境的構建來讓學生觀察,通過觀察學習寫作。而當教師費了很多精力對情境進行了構建之后,發現學生對其并不感興趣,也沒有進行觀察的欲望,這時候教師就會較為氣憤,帶著情緒批評學生,強制性地讓其進行觀察。這樣會直接降低學生觀察的興趣,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倒會使學生養成不愿意觀察的習慣。因為他們覺得,觀察行為較為無趣,同時還可能因觀察不細讓老師批評自己。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夠帶著不良情緒開展教學,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更無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需要在業余時間加強對情境教學的了解,之后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或者是利用互聯網搜集一些典型的教學案例,為情境的構建打下基礎。作為如今在教育領域已經相當普及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利用情境構建引導學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很多時候,可能學生在剛剛接觸到教師構建的情境時,沒有表現出很積極。針對這一情況,教師絕對不能夠過于著急,而是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長期堅持,勢必可以達到好的效果。
正確的情境構建過程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進而達到教學目的。在小學語文的作文訓練過程中,無論是讓學生記錄事件,還是對人或者景進行描寫,都能夠為他們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而提高觀察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寫作。所以教師對情境構建的具體操作時,如在《體育課》的命題作文中,就應該對體育課的情境進行模擬,甚至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他們對其他人的具體行為進行模仿。當他們通過觀察了解了其他人的動作和表情,那么自然就可以寫出較為流暢生動的作文。
2.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需要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因為相較于學習,很多學生對生活更感興趣。在生活中,他們可以玩游戲,可以去游樂場玩,可以去吃美食,可以去親戚家做客。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而這也恰恰為他們觀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真正的教育絕不能局限于課堂內,在有些時候,尤其是對于作文訓練來說,生活的舞臺才是“主要陣地”。學生對生活較為感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通過合理設計主題,讓學生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細心觀察,就可以幫助他們寫出真正具有意義的作文。
從現有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來看,其中的很多文章都反映出作者對于生活的仔細觀察。由此可見,與生活的聯系以及對生活的觀察都十分重要,這是寫作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讓他們仔細觀察、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細節,讓他們在生活中多多留意一些問題,那么就可以不斷地發現很多驚喜。通過觀察,也可以讓學生不斷積累各類知識,這不論是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還是對當前學習成績的提升,都有所幫助。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