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蕓
【關鍵詞】 數學教學;提問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76—01
提問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合理利用提問教學法,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之興趣盎然地進入數學知識的探索中去,從而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下面,筆者就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提問教學法的優勢
1.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身心發育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對玩樂的興趣大于學習。尤其小學數學內容枯燥乏味,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他們很容易出現走神、開小差的情況,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而通過提問教學法,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教師適宜的課堂提問,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應用提問教學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很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長期以往,學生習慣性地形成了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更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最主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在提問教學模式下,教師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給予學生同等的尊重,所以在制訂教學方案的時候,教師站在了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并用學生熟悉的知識點或者感興趣的熱點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入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應用提問教學法引導學生勤學善思。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只有在數學教學中積極思考、主動思維,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和能力。而教師在課堂上適時提問,就為學生思考探索提供了方向,能引導學生向知識的縱深處發展。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深究教材內容,挖掘提問的切入點,把握提問時機,適時給學生提出適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獲取知識。
例如,教學“乘除法口訣”時,筆者創設了大人買菜的情境,讓一部分學生扮演賣菜的人,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買菜的人,由教師擔任家長或任務發布者,給學生發布不同的任務,讓學生應用所學的乘除法口訣進行“買菜”或“賣菜”活動。必要時,可以設置一些小的關卡,讓學生在應用乘除法的基礎上,將之前所學的加減法知識應用進來。這樣一來,便可加深學生對乘除法口訣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還能幫助學生復習已經學到的知識,引導學生勤學善思。
3.靈活采用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然而小學數學相比較其他學科,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一般不會感興趣。此時,就需要教師靈活采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適時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應用數學游戲等等。
例如,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色彩鮮艷的圖形,利用動態視頻讓圖形組合起來,從而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組合圖形的面積。在此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向學生提問,或把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點拋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對授課內容進行思考。
又如,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小明很喜歡小兔子,他家養了4只小兔子(出示小兔圖)。今天,他到菜園里拔了4根胡蘿卜(出示胡蘿卜圖)給小兔子吃,一只兔子吃一根胡蘿卜(邊說邊用線將小兔和胡蘿卜一對一地連起來)。小朋友們看看,有沒有多余的胡蘿卜?有沒有還沒分到胡蘿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數和胡蘿卜的個數有什么關系呢?這樣,根據教學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充滿童趣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同時激發了學生研究性問題的濃厚興趣,使他們產生了“我要學”的動力,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