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巧娥
【摘 要】在近幾年來,我國對外經貿運作形勢較為良好,并且境外投資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在新形勢下,根據我國現目前對外經貿的現狀,文章針對對外經貿熱點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對外經貿;熱點問題
我國從2016年開始,對外經貿形勢不斷呈現下滑的趨勢,但是,后續的發展較為平穩,逐漸有上升的趨勢。由于國內外的環境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具有重要的影響,國家也在持續完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進行改革,因此,越開越多擁有自主創新技能的企業和產品不斷涌現。
1、我國對外經貿的熱點問題
1.1世界經濟的變化,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
自從2016年開始,世界經濟呈現出低迷的現象,并且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多,并出現了增長、通脹、貿易與投資增速低但是負債高的“三低一高”現象,經濟的周期和結構性都極為繁雜。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世界經濟將在2016年增長3個百分點。比2015年下降了1%,連續五年比1990-2007低3.7個百分點。由于發達經濟體的有效需求不足,復蘇放緩。與此同時,貿易保護、民粹、種族等主義的“反全球化”現象不斷出現,不但對全球經濟的短期發展增長具有影響,違背了“經濟全球化”的原則,并為全球經濟服務合作與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不良效果。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壓力不斷增加,并且結構難以調整,有大多數的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逐漸變緩。
1.2傳統外貿競爭優勢繼續弱化,尋找新的增長點刻不容緩
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因素增加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傳統外貿競爭優勢也越來越弱,并且產業進程遭受了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中國與發達國家在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領域的互補關系,使經濟技術成果發展成為“互補和競爭、競爭大于互補”的共生關系,特別是一些新興產業,例如:電子科學技術、智能化設備等各個產生的發展面對更多來自于發達國際的限制。
1.3信貸危機余波未平,企業融資渠道具有阻礙
在企業對外經貿過程中,企業的資金缺乏、融資渠道不通暢這些問題是影響我國中小企業進行對外經貿的主要因素。我國大部分金融機構都非常喜歡為國企和大型企業供應融資服務,而在面對中小企業時,則不斷提升融資的要求,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受到各種行為約束和限制,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同時,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比國企和大型企業更高。雖然國家的信貸危機已經不斷得到緩解,但是對于企業產生的影響卻較為長遠。為了能夠確保企業穩定發展,我國外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貸款和聯保等方式來獲取資金。但是,在出現信貸危機以后,這些融資途徑也出現了缺陷。而且,國際經濟市場的低迷導致其他國家進口產品的積極性,并且,貸款危機和融資風險造成一些具有良好聲譽的外向型企業都出現了各種違約交貨的現象,企業甚至有可能失去長時間的重要客戶,對企業的對外經濟合作產生巨大影響。
2、推動我國對外經貿發展的策略
2.1加強政府服務
為了加強首個招商引資項目的選擇,市平臺、鎮、街道的主要領導應該重點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對接工作。“高層領導”要走出去,不斷找尋工程線索,開展項目談判,并對重點項目進行跟蹤,注重項目信息,強化招商引資,加強政府服務力度。在國外,借助中介和商務顧問來進行對發達國家的招商活動。并且,應該每年開展招商跟進活動,使得招商主體能夠完成目標,不斷加強自身壓力,在完成目標的同時,為后續的項目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優化招商模式
一方面,對于存量土地潛力進行不斷挖掘,而供給卻沒有進行使用的土地應該堅決進行回收,并使用置換、搬遷的形式來實行盤活。另外,使用土地租賃、標準廠房租金、恢復國家閑置的資產運作的方式來實行招商,并對項目土地的投資密度、科學技術含量、對環境影響進行著重考慮,最大程度使用有限的資源吸收更多世界先進企業和重要的國企項目。
2.3不斷完善外資結構
使用對外投資來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途徑很多,比如:吸收更多的外資企業成熟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經驗,建立新型合資企業,和中高端外資企業共同創建“經濟小鎮”等。同時,我們應該持續培養中國經濟獨立、自主的創新和研究技能,并開發屬于自身的專屬品牌,積極拓展產品的銷售道路,使得我國經濟能夠得到轉型和升級。同時,還能夠促進中小企業不斷從簡單模仿轉變為創造性生產,并不斷優化企業的經濟體系,利用只能驅動和全要素生產效率的提升,改變投資企業布局,盡快適應社會經濟試產的變化,完善地區和產業等結構,使得外資能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促進外資企業供給側結構能夠進行改革。
2.4擴大直接投資規模,打造知名品牌
國際競爭的主要因素是競爭對手的整體實力和規模,大型跨國公司是最為關鍵的國際競爭對手。為了能夠符合國際競爭的相關準則,國家應該積極鼓勵跨國公司進行發展,不斷開展外資企業并購,以此來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形成企業和品牌資源能力規模優點。并利用創建企業聲譽擴大直接投資的規模,優化良好的溝通媒體和平臺,提升擁有國家代表意義的民族品牌知名度,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豐富和跨國經營戰略,推動我國企業能夠逐漸進行擴展,加強在全球市場的分布。
3、結論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發展道路中,發展中國家將會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的目標,并以創建生產基地、出口生產產品為主要模式,在其他國家中不斷尋找投資機會,促進非貿易型行業的對外投資進行發展。并且,國家應該完善資產投資結構,將傳統的資源開發、初級產品加工逐漸轉變為新興科技產業,并嚴格遵守“一帶一路”的方針,提升新興產業的整體競爭實力。同時,國家應該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產業的投資力度,生產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產品,這些具有特色的產品自愛國際競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只有在世界中不斷提升中產品的民族形象,才能不斷收獲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我國企業對外商貿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葛丹,吳黎.新形勢下溫州對外經貿熱點問題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17(05):89-91+112.
[2]楊圣明.中國對外經貿中的熱點問題[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6(01):1-5.
[3]本刊編輯部.對外經貿領域當前需要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問題[J].國際貿易問題,199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