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芹
【摘 要】近幾年,我國不斷增強對扶貧資金的投入,推進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大的機遇?,F階段,農村經濟中存在諸多問題?;诖?,本文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監督機制、引進人才、合理規劃工作內容四個方面措施,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
精準扶貧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精準扶貧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同時也暴露出其中的弊端,需要工作人員加以研究,尋找合適的發展策略。
一、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受時代局限性的影響,傳統的扶貧方式具有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導致在扶貧過程中,低質、低效的情況普遍存在,影響扶貧效果。運用精準扶貧的方式能夠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突出了農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弊端[1]。第一,缺乏勞動力。在農村家庭成員中年老或患病人員比例較大,并且貧困戶主缺乏脫貧意識,主要原因是:多數農村貧困人口的文化素質較低、思想較為保守。影響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第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落后。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多數地區受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的影響嚴重,導致農業活動受限,難以保證糧食作物的收成,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會造成貧困或返貧。并且在部分農村地區存在交通問題,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第三,農村的產業項目缺乏創新。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現象,部分扶貧項目難以在農村中有效地展開,缺乏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科學性,缺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的經營理念,影響產品的創新,難以吸引人才,導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惡屬性循環的現象。
二、如何在精準扶貧背景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為保證精準扶貧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有效性,政府應加快推進道路建設以及活動場所、辦公場所的修繕,從而改善工作人員的辦公、生活條件,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同時完善農村網絡設施與通訊設備,加強農村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改善信息不對稱的現狀,幫助農民通過網絡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與心理,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例如,河北省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工程行動計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18年起,利用三年的時間,在全省206個深度貧困村實施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工程,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從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主要方式是增加投入力度,適當增列省財政預算內投資解決。鼓勵各市政府設立相應的專項建設資金支持深度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工程。支持深度貧困縣統籌整合相關渠道資金,積極利用土地出讓收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收益、土地整治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等渠道籌措資金,重點用于深度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項目。
(二)完善監督機制
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監督體系,具有為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作用。在進行監督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員應完善監督機制和管理方法,政府需要對各村的資源、資金、資產進行全面的統計與核查,對于其中不合理的內容應及時管理,保證監督人員能夠充分掌握實情,從而保證農村經濟發展的精準有效[2]。例如,瀘州市委主委、瀘州市政協副主席對口幫扶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二郎鎮石榴村。在幫扶以及對多個貧困村的調研中發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難點在于,村級集體經濟需要干部群眾統一思想、認識,要求項目、人才、資金、監管要環環相扣。副主席提出“貧困村要摘帽,就要結合各地特點,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對接市場發展需求,推動產業扶貧,形成各具特色的差異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但是,貧困村本身底子薄,少數村干部、群眾還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懂經濟、有頭腦、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人很少,本地外出人才回鄉創業者也不多,在項目啟動前期普遍缺乏流動資金,融資難度大,再加上部分村級財務民主監督和審計制度還不健全?!边@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響到了貧困村脫貧的步伐。
(三)引進人才
人才對于農村在精準扶貧背景下能夠進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需要對農村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進而引進農村所需的人才,另外應通過考試、公開招募或者借調等方式,將有能力、有理想、肯奉獻的人才引進到村子里來,同時對于人才,需要向其提供相應的物質、生活、精神方面的關懷與保障。以陜西靖邊為例,為推進農村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工作,陜西榆林市靖邊縣以建設覆蓋全縣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和電商人才培養體系為重點,全力打造農村電商生態,推動農業規?;N養、產業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探索出了一條電商精準扶貧的新路子。在縣城西新區新建了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處,開展電商企業孵化。并且邀請西北大學教授等專家開展了“電子商務知識普及”、“電子商務應用”、“農村互聯網+”等各類人才培訓58期,培訓人員達5455人次,培訓對象涉及黨政機關負責人、返鄉大學生及創業青年、村級電商服務站負責人、行業協會代表等全縣各行業各領域,為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四)合理規劃工作內容
對扶貧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合理的利用,有利于提高扶貧效率,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農村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有效地管理方法。第一,為切實加強全縣統籌和規范使用財政專項資金工作,保證工作人員能夠規范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人員需要進行合理分工,幫助員工規范工作內容,從而提高工作質量。第二,把握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工作人員應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使鄉村旅游在經營上更加融合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促進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例如,東莞萬江制定三年規劃精準扶貧揭西。目前,萬江已制定有效幫扶措施,包括對三年幫扶做出合理的規劃,以及確立近期幫扶目標,同時對貧困戶采取結對幫扶措施,確保三年扶貧任務出色完成,工作人員向對口扶貧單位現場贈送慰問金共13萬元。萬江黨政代表團爬越山丘,深入調研各相對扶貧村的地形結構、村容村貌和公共設施配套等,并入戶慰問2戶困難黨員和2戶貧困戶。同時為了加強信息管理,建立“萬江精準扶貧工作”微信交流群,及時了解扶貧進程,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實時發布扶貧工作的相關文件,使得各駐村隊長能夠及時了解到相關的政策方針等,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勞動力難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基礎設施發展落后等問題,需要工作人員加以研究,充分發揮良好的經濟形勢以及政府的支持,根據農村的具體情況,尋求經濟發展的最佳路徑,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倪夢楠. 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2]楊韋鵬,于文哲.精準扶貧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19(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