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雅
【摘 要】為貫徹落實黨組和黨組紀檢組監督體制機制改革精神,紀委聚焦主業主責,整合監督力量,優化監督手段,創新監督管理方式,初步探索構建“零死角、零盲區、全覆蓋”的大監督工作格局,努力實現“抓早抓小”科學有效防治腐敗,強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潔建設工作,切實提升監督實效。
【關鍵詞】大監督;工作機制;職責
一、構建“大監督”體系主要工作
(一)完善組織機構,建立監督網絡
根據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精神要求,某公司于2017年3月成立綜合監督委員會,紀委書記擔任主任,整合紀檢監察、內部審計、企管法律、組織政工、財務管理等監督力量,初步實現監督力量全面整合;2017年12月,公司在成立綜合監督委員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在下屬單位8個管理處(二級單位)設立綜合監督小組,提升基層單位的督察力量,突出對黨員干部履職履責的監督檢查,構成“大監督”二級運作管理架構;2018年8月,機關各職能部門發揮專業優勢,橫向聯合打“組合拳”,防止出現監督真空,在所有輸油站(三級單位)設置兼職監督員,打通監督工作“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將監督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優化監督網絡架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各負其責、多方聯動的監督體系。三級監督體系中,專職紀檢監察干部2人、兼職50人,紀檢監察部門轉變角色,強化“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力求三級監督體系高效運作。
(二)健全監督機制,扎緊制度籠子
某公司配套出臺6項建立健全大監督工作相關制度,如制定《紀委落實黨風廉潔建設監督責任實施細則》、《大監督發現問題整改銷項管理規定》等,使大監督工作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綜合監督委員會直接指揮,主體監督部門具體執行,相關職能部門專門負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使公司大監督工作更加整體化和規范化,體現在:一是信息合一。建立了每季至少一次的監督工作例會制度,由綜合監督委員會主任主持,聽取監督部門履行監管工作職責情況匯報,交流匯總監督工作信息,研究并提出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的方案和措施,使公司大監督工作實現了信息共享、資源通用。二是目標合一。公司各級監督單位按照統一指揮、互通信息、各負其責、監督有效的原則,緊緊圍繞推動企業反腐倡廉,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個大目標,進一步增強監督意識,用大監督的思維和視角分析、判斷和處理本領域發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延伸工作成果。三是責任合一。公司建立大監督工作運行管理規定,監督單位責任細化分明,明確了獎懲兌現,倒逼監督責任落實,激勵監督單位主動履職,主動發現問題,形成了整體監督工作的責任鏈體系。
(三)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督力度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執紀要求,加強對權利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同時緊緊圍繞中央和集團公司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確保大監督工作運行取得實效。一是用人方面,強化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動議、競聘、考察、測評、公示、談話等重要環節的監督,堅持紀委參與處級干部提拔組織考察和公司組織的干部公開競聘選拔工作,監督65名基層及中層干部提拔審查,取消提拔資格1人,嚴把干部提拔關,確保把德能勤績廉全面發展的人才選拔出來。二是財務及審計管理方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加強對“小金庫”“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禮”及工資獎金管理等情況的監督檢查,不斷規范財務收支管理,不斷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工程管理方面,完善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全面引入競爭機制,關鍵環節中,實行全程監督,確保招投標工作公平公開公正;四是物資供應管理方面,規范物資采購管理,依法合規開展采購且全部實現網上采購,積極推進企業自采物資框架協議招標和總部采購平臺集中采購物資;抓好供應商管理。
二、“大監督”工作難點和存在問題
(一)專兼職紀檢監察隊伍素質偏低
主要表現在:一是專兼職紀檢監察干部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低,難以跟上新時代的要求,既缺少擔當的寬肩膀,又缺少干成事的真本領,難以在監督上全面從嚴、全面發力,真正把監督職責履行到位。二是對信訪舉報問題線索的處置多采取初步核實,對于執紀審查工作熟練和掌握程度不足,專業水平低。三是基層紀檢監察隊伍主觀能動性不足,不善于監督的問題突出,提升履職能力及調動積極性上任重道遠。主要原因在于,紀檢監察隊伍是從2017年才充實起來的,組建時間短,人員新,基本上都是非專業出身,屬于半路出家,業務能力和經驗不足,且隊伍中兼職人員為主,難于專注開展監督工作,培訓力度和效果尚需提高。
(二)聚焦監督主責主業不到位
主要表現在:一是“旁站式監督”在招投標管理方面比較突出,戰線拉長,任務增多,主業弱化淡化,出現“散光”。二是紀委對執行黨的紀律、黨風廉潔建設責任落實情況等監督檢查頻次有限,發現問題未及時提醒。主要原因在于,紀委履責與落實“三轉”要求有差距,監督執紀主動性不強,個別部門存在思想偏差,習慣性認為只要監察部門參與,談判、招標等工作就不會有廉潔問題,在部分規章制度和現有內控制度進行設計時,把紀檢監察部門列入流程控制節點,導致列席招投標、談判會、各類會簽等現象較多。
(三)監督機制運行尚不順暢
主要表現在:一是職能部門壁壘難以打破,缺少履職方式和程序方面的具體規定,部門之間溝通聯系還缺乏經常性、持久性、制度性。二是統籌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的力度不夠,對普通黨員、一般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有待加強,紀檢監察機構沒有發揮監督執紀問責的“探頭”效應。主要原因在于,職能部門對于大監督格局是黨委抓總、紀委牽頭、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思想認識不足,把監督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紀檢監察處看作是紀檢監察抓總負責;各級監督單位對自身職責定位不清晰,作用發揮不到位,互通問題意識不強,對“大監督”主動探索不夠,存在等待執行上級文件的想法,對群眾監督力量也重視不夠,線索發現與收集的力度不足。
三、“大監督”工作機制提升方向
(一)優化配強大監督力量
一是堅持“優進優出”,優化配強紀檢監察隊伍,充實大監督力量。二是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大學習”“大調研”,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監督隊伍。三是通過實務培訓、知識競賽、“以查代培”等方式,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學習內容針對性,提高兼職紀檢監察人員專業能力和基礎工作水平。四是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加強對基層兼職監督員的工作指導,加強責任傳遞和壓力傳導,增強兼職監督員干事創業的內動力,為建設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發揮積極作用。
(二)深化“三轉”,推進監督職責落實
一是公司紀委嚴格落實中央紀委關于紀檢監察機構立足于黨章賦予的職責,聚焦主業,帶頭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把該管的管起來,不該管的放出去,真正做到找準職責定位,明確主責主業,逐步退出“旁站式”監督。二是強化紀檢監察干部自身的思想轉變,進一步明確紀委是黨內監督紀律執行的專責機構,不代替基層黨組織履行黨風廉潔建設監督責任,把更多精力用到“監督執紀問責”的刀刃上。三是強化職能部門思想轉變,明確專業線條出了問題是職能部門的責任,紀檢監察機構對主責部門和相關責任人進行倒查追責等職責劃分,發揮應有的自我監督職能作用。
(三)織密監督網絡,統籌發揮作用
一是強化黨內監督,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監督作用,從嚴落實“四種形態”,對各級領導干部的談話和提醒制度化、經常化。二是嚴格執行《大監督工作機制運行管理規定》,強化落實責任情況考核,推動各級監督成員單位和部門主動監督,敢于揭露問題。三是加強對巡視巡察的認識,層層傳導壓力,上借下力,下借上勢,統籌發揮強大監督合力,提升監督執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擴大震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