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 要】十八洞村是我國國家級貧困村,貧困狀態嚴重,脫貧致富對當地村民過上好日子十分必要。我國正處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幫助貧困地區摘帽脫貧是實現我國民族復興的重要一步。在2013年習主席考察該村提出“精準扶貧”指示之后,全村在三年的努力之后實現了脫貧致富之路。十八洞村的脫貧模式成為其他貧困地區學習的模板。十八洞村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好的民族生態文明是“精準扶貧”的基礎,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創新的發展模式是該村實現“精準脫貧”,摘帽致富的東風。
【關鍵詞】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脫貧摘帽
一、十八洞村:根深蒂固的貧困
在2013年11月3日習總書記到來之前,位于花垣縣排碧鄉的十八洞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400元。全村由四個相鄰苗寨組成,共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口人,截至2013年貧困率高達57.7%。
該村人多地少,土地貧瘠,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收入來源單一,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全村的房屋以木質結構為主,墻壁是泥巴、木板糊起來的,基礎設施落后,多數家庭里的電器主要是“電燈”,貧困程度較為嚴重。村里40多個光棍都娶不到媳婦,本村人都往外跑,外地媳婦不愿意嫁進來。青壯年外出務工,使村內勞動力更貧乏。當地有一首苗歌是這樣唱的:“山溝兩岔窮疙瘩,每天紅薯苞谷粑。要想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敝庇^地表現出當地至深的貧苦。當地貧困的原因,除了土地資源匱乏之外,還有交通極度不便。2013年以前都沒有進村的路,山高路險,自然災害頻發,惡劣的自然條件使當地發展產業極為艱難。村民幾乎與世隔絕,受教育程度也很低。部分村民在思想上消極,等待組織“輸血”幫扶,自己不愿意積極參與脫貧致富工作?!暗夭焕?、人不和”,村寨的貧困根深蒂固。十八洞村脫貧致富刻不容緩,十分必要。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勢不可擋的國策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于《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康社會”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的戰略構想,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將其概括為經濟更發展、民主更健全、科教更進步、文化更繁榮、社會更和諧、人民生活更殷實等;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九大報告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十八洞村摘帽脫貧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必須跨越的障礙。
三、摘帽脫貧: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十八洞村積貧已久,2013年是十八洞村脫貧致富的元年。習總書記在視察該村脫貧攻堅情況之后,首次提出了“精準脫貧”的重要指示,與以往的“輸血”式幫扶不同,這次的扶貧工作是幫助發展當地產業的“造血”式扶貧。即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的發展潛力,調動村民脫貧的積極性,實現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十八洞村本身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加上政策支持、又遇上經濟發展的好時期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天時地利人和。經過三年的發展,十八洞村成功地摘帽脫貧,走上了奔小康之路。
十八洞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它位于武林山脈中段,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野生動物和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8%。景色迷人,山坡奇特,是天然的大氧吧。當地有包括有十八溶洞群在內的蓮臺山林場、皇馬巖、背兒山等景點,瀑布縱橫,洞洞相連,景觀奇特,有“亞洲第一奇洞”的稱號和“小張家界”的美譽。十八洞村屬于純苗族聚居區,因村寨位于高寒山區,距離縣城、州府較遠,交通不便,多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長期處于封閉隔絕狀態,反而使得當地的民族原生態文化得以保存完好。該地苗族風情濃郁,有獨特的少數民族民居和飲食特色,如木質的房屋結構,臘肉、酸魚、野菜等自制食物。苗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慶和活動有過苗年、趕秋節、打苗鼓、唱苗歌、八人秋、上刀梯、搶獅、接龍等。民間傳統手工藝有苗繡、蠟染、古花蠶絲織布、花帶等。當地經濟作物以種植水稻和烤煙,外加在水稻田里養稻花魚為主。通過扶貧小組的考察和對自然、文化資源的整合,對當地制定了以種植、養殖、手工藝加工業、勞務和鄉村旅游業五大產業為主的發展路線。充分利用當地現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業和以苗繡為主導的手工藝加工業,因地制宜,取長補短,針對當地耕地面積狹小且分散的缺點,提出“跳出十八洞,發展十八洞”的方案,流轉千畝土地種植獼猴桃。利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解決市場等方面的問題。
四、結論
交通封閉、資源貧乏、文化教育水平低是十八洞村積貧困頓的根源所在。自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祖國的大江南北,人民走向奔小康之路之后,黨又帶領全國人民走上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復興之路。十八洞村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是脫貧和發展政策的基礎,習總書記的到來和指示是十八洞村的契機和機遇,乘上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東風,十八洞村成功摘帽脫貧,走上鄉村振興,走向小康。
【參考文獻】
[1]鄒文兵.新時代非遺苗繡的“活化”:特質、現狀與路徑[J].藝術百家2019(01):178-183.
[2]鄒歡,李盼.精準扶貧視野下湘西十八洞村鄉村旅游發展研究[J].體育大視野2018(26):247-248.
[3]向麗,鄭流云.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實踐及經驗研究[J].學理論,2018(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