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冰 鮑愛娜 沈建廷
【摘 要】傳統高等數學教學模式下,過于專注于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能較好的適應專業及社會需求。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更好的傳授數學知識、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也更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民辦院校;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引言
高等數學是民辦高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必修課,主要通過介紹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使學生能夠掌握必備的數學思想,從而能夠為專業課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數學支持,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基本的數學素養和思維邏輯能力。長期以來,民辦高校高等數學教學主要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即高等數學教學主要是以任課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上課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口頭講述及黑板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講解與傳授,此類傳統高等數學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體現,教學效果不佳。民辦高校招生分數線相對較低,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自學能力差,且學生多數情況下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加之傳統的高等數學類課程以講練結合的方式,教學模式較為單調乏味,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
(2)信息化教學設計與現代教育模式脫節。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目前大多只是簡單的借用多媒體進行課件的展示,且只針對課本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并未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地區、不同學情的學生實際考慮,加之師生信息化互動設計不足,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時間有限。高等數學具有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緊張及教學知識點難等“先天性”學科特點,教師課堂教學大多以講授新內容為主,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消化吸收新知識,且因時間限制,學生聽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后續內容的學習,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根本沒法學好高等數學,也不再想學好高等數學。
傳統高等數學教學模式下,過于專注于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能較好的適應專業及社會需求。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專家學者研究諸多工作,如:信息化技術應用于網絡課堂設計、針對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及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等等,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大勢所趨,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真正達到以學生為中心,更好的傳授數學知識、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
二、民辦院校高等數學教學信息化設計與實踐
作為公共必修課程,高等數學本身特有的邏輯性及抽象性,對于基礎較差、抽象理解能力較弱的民辦高校學生來說,可以說是困難重重。高等數學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抉擇,如何保留優秀傳統教學方法,并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輔助,真正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設計真正高效合理的教學模式,使任課教師能更好的組織實施教學,實現線上線下優勢互補,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一)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
(1)課前學習。利用手機APP,例如:藍墨云班課(下以此為例說明)、QQ、微信等創建高等數學班課,任課教師在藍墨云班課相應班課資源庫中上傳所需的各種教學資料,其中包括高等數學課程授課計劃、教案、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與課程相關的網絡課程鏈接等,并適時發布通知,推送消息,給學生提前布置課前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完成相應的任務給予一定的經驗值鼓勵。
(2)課堂教學。考勤點名,藍墨云班課考勤,不同于以往傳統的點名方式,學生利用云班課APP實現一鍵簽到,或者按照老師發布的手勢簽到,能夠高效完成課堂考勤,因采用手勢等方式簽到且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學生不來上課無法事先預知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出勤率;鞏固課上學習效果。上課老師可借助云班課資源,針對某些重要知識點,利用班課功能(如“搖一搖”)提問問題,亦或可設置搶答、討論、投票等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鞏固知識點。班課類似于游戲化的教學模式設置,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且每個環節完成會都會有一定的經驗值鼓勵,能夠吸引學生學習,增強教學效果;
(3)課后學習。任課教師利用班課發布課后學習任務,學生學習完成后在線提交,提交完成后可獲得一定的經驗鼓勵;教師將學生分組后,可利用空閑時間批改學生作業,與此同時,班課內所有學生作業可以達到全部可看,學生可自評或者作業,也可借助討論區互相交流、借簽學習心得;
(4)考核參考。利用云班課,可以將學生預習、點名、課堂回答、討論及測驗等反映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的情況通過經驗值的形式及時統計出來,并且以量化數據為教師考核提供精確指導;教師也可利用班課功能(如“投票問卷”)調研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二)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實踐方案
(1)邀請具有豐富高等數學教學經驗的教師組建信息化教學小組,確定信息化教學的指導思想、指導原則及具體的實施方案;
(2)將確定好的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應用于大一新生高等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并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當中,結合教學實踐進一步修正方案相關內容,不斷調整、檢驗及完善方案,開展效果調研及專題研討,并梳理階段性成果;
(3)總結信息化輔助教學存在的優缺點,對比新舊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形成完善的高等數學信息化輔助教學方案,更好的適用于下一階段教學實踐。
(三)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通過信息化輔助高等數學教學,實現線上線下資源優化配置,可以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推動數學類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可以培養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幫助任課教師更好的傳授數學知識、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適應獨立學院轉型需求,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三、總結
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陳舊”,無法適應現代教育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且高等數學教學任務重、時間緊,學生消化吸收差,影響后續學習。完善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的建設與應用,借助信息化教學可以實現不同專業、不同學情的“差異化”教學,為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合理的教學內容,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實施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現代教育。
【參考文獻】
[1] 覃爽. 淺談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的意義[J]. 民營科技(實踐-思考), 2014(10):251.
[2] 邊文莉. 高等數學網絡課堂的建設與應用思考[J]. 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9): 159-162.
[3] 鄒小云.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以“函數的最大值最小值”單元教學為例[J].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 38-41.
[4] 董海茵,趙銀善,張弟. 高等數學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遼寧師專學報,2016(9): 9-12.
[5]王秀清,陳兆英,于朝霞. 基于Flash流媒體技術的高等數學網絡課堂的建設與研究[J]. 濰坊學院學報, 2010[12]: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