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 要:“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完全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更優的現代課堂教學設計和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有效發展,實現教學與學生發展真正統一的課堂。
關鍵詞:自學·議論·引導;勾股定理;實踐探索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與李庾南老師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法一脈相通。筆者以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為例和大家交流一下在踐行“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的做法與思考。
一、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理解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李庾南老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創立的數學教學方法,其核心是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學習,自主學習,享受學習。課堂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組織性,可以自我調節再度生成,可以不斷開放。“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是讓在老師的引導下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提升的課堂。
二、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突出特點是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做數學”的過程,以八年級上冊《探索勾股定理》為例,在教學設計中如何設計成適合學生參與、討論,滿足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要求又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提升的課堂,既是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又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做數學”的過程教師是這樣設計和思考的:
1.合理的教學設計
此課例的教學設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習過程、隨堂檢測、知識拓展。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明確;學習過程分解重難點問題,形成教學;隨堂檢測及時了解目標達成情況;知識拓展能滿足學有余力學生更高需求。各個版塊功能不同,且相互作用,融為一體。
2.層級的教學過程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三個基本環節是獨立自學、群體議論、相機引導,“獨立自學”是基礎,“相機引導”是關鍵,“群體議論”是樞紐。在充分考慮學生學情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確定如下學習目標:(1)學生經歷從數到形再由形到數的轉化過程,經歷探求三個正方形面積間關系轉化為三邊數量關系的過程。(2)讓學生經歷圖形分割實驗、計算面積的過程,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老師引導,學生探究體會一種新的證明方法——等面積法
這三個目標涵蓋了學習內容重難點,對學生能力要求逐級而上,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實施性和檢測性強。學生完成以上預設目標,就完成了學習任務。
本節課的設計通過觀察—猜想—歸納—驗證—應用”的教學法,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具體過程如下:
環節一:①觀察兩直角邊分別是3、4的直角三角形,測量并探索三邊關系。②構造兩直角邊分別是2、3的直角三角形,測量并探索三邊關系。本環節體現了獨立自學教學理念。自學即學生獨立開展學習活動。學的動力來自自身積極性,學的核心是思維,學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學生的積極思維和獨立思考,把外在的知識(教師的引導)內化生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環節二:猜想,驗證:從數到形嘗試驗證把a2,b2,c2,分別看作以a、b、c為邊的正方形面積,探索面積之間的關系,用形的方法解決了數量關系,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本環節通過主動觀察、猜想、推理,自主探究,引發學生思考,發現和總結出所學知識,這樣教師則真正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引導者和設計者,而學生也由觀眾變成演員,從而體現了群體議論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新知的生成。
環節三:歸納得到基本事實并通過證明,得出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任何數學定理的得出,必須通過嚴格的數學證明。在環節三中,學生都能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充分體會到學習本節知識的必要性,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在完成教學環節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評價,在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
4.適切的能力訓練
三個環節都為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堅持以學定教,三個環節,三個任務,三種難度梯度的問題解決相應而生,在學生具備一定感悟能力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點撥,完成學生小組之間或個人對知識的詮釋,促進學生學力的發展,真正融會貫通“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內涵。
三、教學實踐的反思
本節課是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展開教學活動,核心環節均由學生在動手、動腦與小組交流中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在探索與合作過程中體驗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促進自身積極情感形成。“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實質與精髓的三個方面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整體。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教學統一、教為學服務的教育觀,是這項教改實驗要始終堅持的核心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發展能力,是本項教改實踐要努力追求的目標和落腳點;而如何使“自學·議論·引導”三個基本環節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不是幾節課就能實現的,而是要讓這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心中生根,發芽,壯大!以促進學生學力為主旨,真正實現有規則的自由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崔溢峽.“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8(29):52-53.
[2]李興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實施中引發的思考[J].學周刊,2018(26):77-78.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