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寶玉
摘 要:孔子曰:“好學者不如善學者,善學者不如樂學者。”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只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使學生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素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主要詳細闡述了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問題,旨在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教學活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學習主動性;合作教學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很多學生提不起興趣,不樂于去學習課堂知識?,F(xiàn)今是互聯(lián)網時代,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同時,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手段不夠豐富等問題的出現(xiàn)對于學生學習十分有害,應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
一、優(yōu)化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轉變以往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教學工具引入課堂上,使課堂氛圍變得更為活躍,并給學生帶來視覺與聽覺上的享受,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深深淺淺話友誼》一課教學時,可先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直觀導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讓學生知道對于俞伯牙來說鐘子期是他最重要的朋友。接著,再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逐一展示信任、理解、陪伴、幫助、平等、誠信、趣味相投等詞語,提問學生:“在友誼中,什么特質是最重要的呢?將你認為最重要的三項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痹谶@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將對友誼特質有一個深入理解。然后,可為學生出示《詩經·衛(wèi)風》中的《木瓜》片段:“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要求學生展開閱讀,并對內容進行翻譯和感悟。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夠喚醒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知識。
二、開展合作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
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的應用,主要是根據(jù)學生不同學習特點,科學地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及時展開小組成員間的溝通與交流,在互幫互助基礎上實現(xiàn)共同成長。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可喚醒每一位學生為自己的小組奉獻力量,讓學生具備一定責任感和榮譽感,進而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合作學習中。
例如,在《讓家更美好》一課教學時,為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家庭文化建設和家庭美德建設,增強學生構建和諧家庭的責任意識,可采取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先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的不同進行分組,保證每組5~6人。分組完畢之后,導入這樣一個問題:在美國家庭中,父母子女可直呼其名。在中國,如果你直呼父母名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為什么中國家庭與美國家庭不一樣?通過對問題的交流、討論,學生將了解到每一個家庭的家庭觀念不同。接著,可用“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俗語進行過渡,為學生出示這樣一個評價任務:“毛毛的爸爸最近總是酗酒,喝醉之后還會打他的媽媽。久而久之,他的爸爸媽媽開始頻繁吵架,毛毛覺得自己年齡尚小,從不參與、勸阻父母?!弊寣W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交流毛毛的態(tài)度正確嗎?如若你的家庭也有類似矛盾,你會怎樣處理?在學生討論交流完畢之后,總結學生的發(fā)言,歸納出幾種家庭矛盾的解決方法。整個合作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三、強化問題導學,發(fā)展學習自主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教學,更能夠讓學生認清自己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好學生主觀能動性。但是,對于課堂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實際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導向,幫助學生確定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例如,在《情緒的管理》一課教學時,為了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先是組織學生做起了手指游戲運動,要求每一位學生與同桌一組,一人右手手掌伸平掌心向下,另一人用食指支撐住同學的手掌。接著,手掌伸平的同學開始嘗試抓另一名同學的食指。游戲結束以后,我提問學生:“做游戲時,你們心情如何呢?”學生齊聲回答:“開心?!苯又?,我開始組織“你來表演我來猜”的活動,找一名同學上講臺表演坐立不安、膽戰(zhàn)心驚、淚如雨下、咬牙切齒等成語,其余同學負責猜?;顒咏Y束以后,我進行了總結:“喜怒哀懼是四種情緒類型,它們可以衍生出多種復雜情緒。”然后,當學生對情緒管理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我開始帶領學生進入“頭腦風暴”活動中,提問學生“如何才能有效控制不良情緒呢?”問題提出以后,學生開始展開自主思考,并將自己想到的不良情緒調節(jié)方法寫到了智慧卡片上。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問題為導向,一步步引導學生認識情緒,自主學習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四、設立真實情境,提升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課知識比較抽象,在實際教學中注重設立真實的情境也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法律為我們護航》一課教學時,可設立這樣一個真實的情境:12歲小軍逃學去了大城市,后與小晨成了朋友。一天,他們因喝醉睡到了街頭,錢被人偷了。四天后,他們因實在太餓欲去某家飯店吃霸王餐,被警察抓了起來。最后,他們被送回了家里。在此情境下,要求學生自主討論小晨離家出走的原因和未成年人需要怎樣特殊的保護。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能夠幫助學生完善法律體系,學習更多法律基礎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但是,為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應通過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展合作教學,強化問題導學,設置真實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侯立波.試論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8,366(18):69-70.
[2]高德勝.《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現(xiàn)代教學,2017(20):2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