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根定
摘 要:初中數學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強化,不管是對于學習還是生活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成績為主,忽略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數學學習方面,缺乏創造性思維很容易導致學習能力出現欠缺。因此,培養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是初中數學老師應該加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創造性思維;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在處于青春發育期,在這一期間,他們的身心會迅速成長,如果在這一時期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很好地開發出學生在邏輯方面的創造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數學就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可以讓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都得到鍛煉。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研究實踐,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其創造性思維。
一、聯系生活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起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初中數學教師想要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需要培養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中數學和生活有著很強的聯系,將課堂內容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還要鼓勵學生多去聯想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創造性思維。如果只進行課本上知識的講授,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因此,課堂應當與多媒體聯系在一起,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與枯燥的文字和數字相比,多媒體展現的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老師講授知識的地點也可以擺脫教師的限制,學校的操場以及學校周邊的公園都可以合理利用起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鍛煉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想象與思考問題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引導學生鍛煉發散性思維。對于一些數學題,如果可以利用多種解法,就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進行問題的思考,對于發現新思路的學生提出表揚,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更好地鍛煉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初中數學不僅僅是一些簡單的問題,還會涉及到一些比較困難的、抽象的幾何問題。在遇到比較困難的問題時,老師應當多鼓勵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將問題進行有效拆解,把困難的問題變簡單。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思路遇到阻絆,老師在一旁進行指導,讓學生可以順利解決問題。進行多次鍛煉,讓學生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會對于困難問題的拆解。例如在學習幾何這一知識點時,需要借助輔助線才能解決,那么在進行輔助線連線之前,學生要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各角之間的關系,比如三角形內三個角加起來綜合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每條邊邊長相等且度數一致,那么加入輔助線之后,度數與邊長均會產生變化,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思考,使得學生擁有解決了困難問題的成就感,讓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同時創造性思維在這一過程中也得到了鍛煉。
三、鼓勵學生突破常規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使用一種方法進行問題解答,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學生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這種習慣雖然有利于成績的提升,但是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鍛煉有著很大的阻礙。因此,老師應當多鼓勵學生突破常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老師也可以安排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表明自己的思路,讓多種思維方式交匯。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會發現對于問題思考的新角度,換角度去進行問題思考,然后小組共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會獲得成長,他們也會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增加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在借鑒到別人思路的過程中,進行思維拓展,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提升。而且,多角度進行問題思考,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四、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時期,而初中數學又是一門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老師應該將數學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以及小組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鍛煉和強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會領略到數學的魅力,產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不論是對于學習成績的提升,還是對于以后學習習慣的發展奠定都有著極大的幫助。而邏輯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的鍛煉,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郭斌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15(20):164.
[2]王萍萍,吳蘭.初中數學課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學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0):101-102.
[3]謝秀紅.創新思維情境,發展創新潛能: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4(7):14-15.
[4]韓冬梅.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7):92.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