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勝
◆摘 要:本文闡述了中職學校教育技術培訓現狀及問題,剖析了教育技術培訓低效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網絡環境下教師教育技術研修有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環境;教育技術;有效研修
據有關調查表明,專家和學生對當前課堂教學最不滿意的就是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后。這種狀況與當前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特征極不吻合。如何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則迫在眉睫,而這一問題能否解決則直接依賴于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的高低。
一、中職學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現狀及問題
近十幾年中職學校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很多教師也意識到了教育技術的重要性,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水平,教育技術培訓符合教師們的需求,而且大多數學校將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考核納入到了學校的職稱評審體系,還給予了解決學費的優惠政策,所以大部分教師接受培訓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培訓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方法比較單一。培訓中以知識的傳授為著眼點。教師講,學員聽,倡導的參與式培訓流于形式。
2.培訓形式相對落后。目前的培訓大多采用在計算機教室集中上課,然后進行練習的形式。沒有給學員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培訓形式,供學員自主選擇。學習有固定的時間,學員因工學矛盾突出,分身無術,不能很好地保證到校集中學習。
3.培訓內容有些偏面。在制定教育技術培訓計劃過程中,僅注重計算機應用軟件和多媒體軟件方面的培訓,不注重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基本理論、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的培訓,教師缺乏現代教育理論知識。
二、網絡環境下中職學校教師教育技術有效研修的對策
(一)轉變培訓理念,營造良好環境
理念指導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教育技術培訓應以教育技術基礎理論,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教師了解教育技術的內涵和教學設計理論,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將信息技術和課程有效的整合。因此,要求培訓教師必須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如建構主義、協作學習等思想和理論,而且必須能把這些理論靈活的運用到實踐中去,將教學設計融入具體的學科,才能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二)精選培訓內容,優化課程結構
1.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要求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特征,理解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化特點,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先進理念,現代教學設計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合作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理論,國內外現代技術教育發展趨勢等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才能在教學實際中更好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服務。
2.針對學科特點,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軟件的使用培訓。這些軟件主要有制作概念圖的Freemind、制作交互式課件的Authorware和制作演示文稿的PowerPoint等軟件,就能根據教學要求制作出圖文并茂,交互性很強的基于網絡的教學課件。
3.觀看國內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案例錄像,并進行案例評析。閉門造車是不可能出成績的,要組織教師觀看國內教育發達地區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錄像課,也要學習國外教育發達國家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理念,這樣才能結合本學校情況,做到學以致用。
4.加強網絡應用培訓。使用搜索引擎與遠程登錄等工具,查找下載對教學有用的資料,利用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展示自己的教育教研成果,使用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等工具軟件,在網上進行教學交流。
5.現代教學設備使用指導。中職學校教師要掌握電腦基本故障排除,常用現代教學設備包括筆記本電腦、投影儀、實物展臺、掃描儀、數碼相機、錄像機等簡易使用、操作技能。
(三)改革培訓模式,實施多元培訓
由于學科的差異,對學科教師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師培訓要求存在現實差異,因此,各級培訓要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扎實有效地工作,要兼顧學科體系的不同和培訓教師的個性發展,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開展多元培訓。
1.專家講座這種講座主要是培訓教師的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支持下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使教師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樹立現代教育意識。
2.集中培訓專題,可以先進行前期調研,了解一線教師在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實踐中困惑,由進修學校參與教育技術培訓的教師進行梳理歸納,圍繞某一專題進行一定時間的集中培訓。在培訓中要力求把理論學習、學術討論和課堂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參培教師的信息素養??梢允墙處煹男畔⒓夹g操作能力的培訓,也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整合方法的培訓。
3.校本培訓可以借鑒校本研修的模式來開展教育技術研修活動,走“自修嘗試——互助診斷——骨干示范——完善改進——專家引領——共同提升”之路。
4.在線培訓。教師可以建立QQ群,邀請班級成員加入,圍繞一定的主題定期安排在線集中研討,視頻互動,結束時總結本次學習情況,布置下段學習任務。
(四)依托課程平臺,開展網絡學習
為了進一步彌補集中學習的缺限,有效地發揮網絡學習的便捷性和靈活性,提高學員的自主性,提高教育技術培訓的實效,除了集中面授外,可以開發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讓學員進行專項學習或輔助學習。課程平臺由學員注冊,并由教師培訓機構每人分配一個學員登陸賬號。學員可以利用自主安排登陸上網學習時間,體現網絡學習的自主性、靈活性、開放性。課程平臺可以包括“課程主頁、核心課程,相關資源、學習檢查、課程維客、結對共享、課程論壇、課程博客”等項目,點擊相關按鈕即可超級鏈接學習。
(五)發揮網絡優勢,創新管理手段
校級是學員工作的單位,負責安排學習的順序,并把教師培訓結果與個人考核掛鉤,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主陣地,這種管理的方法在過去對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依舊值得繼續推廣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