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婭
摘 要:教師要合理利用電教手段優化數學教學,確保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文章從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電教媒體將知識形成過程形象化、運用電教手段解決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四方面,探討如何靈活運用電教手段優化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電教手段;數學教學;學習興趣;優化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35-01
當前,電教媒體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能實現課堂教學資源共享以及為教學注入活力的目標,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用電教媒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打消。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為學生創設活潑、生動的教學情境,盡可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通常來說,學生的年齡越小,好奇心越強。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內容,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運用電教手段也能讓教師不再局限于某個有限的空間,能化無形為有形,化靜為動。以教學“除法”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利用電教手段為學生播放了小白兔拔蘿卜的視頻:兔媽媽拔了6棵蘿卜,兩只小白兔各拔了2棵蘿卜,那么兔媽媽與兩只小白兔相比誰拔的蘿卜多?實際上兔媽媽拔的蘿卜數量比兩只小白兔的多,且兔媽媽拔的蘿卜數量是一只小白兔的3倍,因此引出了除法的知識。這樣,運用電教手段播放視頻,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加深學生對倍數的認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數學教學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理解所學知識的含義。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一些教師運用電教手段優化教學時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終使得課堂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應用電教媒體能讓學生體會學習過程中的新鮮感,有利于教師將原本靜態的數學知識逐漸轉變為動態的知識,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奠定基礎。以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部分內容為例,教材中基本都是平鋪直敘地講解相關的知識,教師可將教材上的圓轉移到多媒體投影中,給學生展示圓的繪畫過程,并將其做成動畫。接著,教師再將繪畫過程細分為幾個步驟并涂上不同的顏色,直到這些扇形轉變成圓。這樣,學生會加深對圓的形成的認識。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扇形被分割得越小,與長方形就越接近。最后,學生就能逐漸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可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直觀、形象地呈現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既能構建豐富多彩的課堂,也能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更清晰、準確地掌握知識。同時,運用該手段優化教學也能為學生呈現直觀的數學知識,讓原本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結合生動的動畫和視頻給學生展示學習的重難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地學習。以教學“相遇問題”這部分內容為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僅結合課本以及板書進行教學,很難為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示相遇問題。這時,教師可利用電教媒體制作兩個小車相向而行的視頻,為學生播放,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啟發。這樣,就能為教師講解相遇、速度以及距離等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教師利用電教媒體,能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就傳統的授課方式來看,教師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也能給學生展示內在的知識規律,展示事物的發展過程,確保學生在學習中能透徹理解數學知識。同時,學生也能充分利用問題深入探究,自主學習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思考、分析以及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開闊自身的眼界,提高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以教學“正方體與長方體體積”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給學生提出了思考任務:“假設我們將一個正方體(棱長為3cm)的表面全部涂成紅色,在此之后將紅色正方體切割為體積是1cm3的正方體小塊,一共能切多少塊?”部分學生由于想象能力不強,在解答時難免會有所疏漏。因此,教師要利用電教手段給學生演示整個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總之,利用電教手段優化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既可以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又能促進教學過程的形象化。因此,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慧勤.運用電教手段優化數學課堂教學[J].吉林教育,2010(17).
[2]毛榮鑫,應正榮.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J].中小學電教,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