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倳浀闹匾v話,為我國教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我們在新時代如何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明了方向。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如何明確立德樹人與體育之間的關系,借鑒普通高校的先進經驗,對促進高職院校體育工作開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立德樹人;體育工作;創新與實踐
一、立德樹人與體育之間的邏輯關系
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的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
毛澤東《體育之研究》,1917年: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兒童及年入小學,小學之時,宜專注重于身體之發育,而知識之增進道德之養成次之……中學及中學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則多偏于智。體育具有“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使人“身心并完”的作用。
全國教育大會,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二、我院體育育人的創新與實踐
(一)創新與實踐之一:堅持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
在建設國內有影響力高職的征程中,我院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而體育教育是實現價值塑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就對體育育人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體育課作為學校主要的通識教育課程之一,在“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天然的優勢。因此要將“知識傳授”作為有效載體,在做好運動技能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基礎上,結合所教授運動項目的特點,通過各種教學改革和創新,努力培養學生在領導力、組織能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能力培養),塑造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價值塑造),從而實現體育育人的目標。
(二)創新與實踐之二:堅持把體育課貫穿高職教育全過程
我院實施“4+1+1”的體育課教學模式,即4個學期有學分必修、1個學期無學分必修和1個學期選修,使高職3個年級都要上體育課,體育課不及格,學生不得畢業。體育課教學的嚴格實施,使學生保證每周至少有兩個學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鍛煉。
(三)創新與實踐之三:堅持把長跑作為特色項目
堅持把長跑作為課內要求,并以此為抓手推動“陽光長跑”的開展。從2008年起,體育課上男生測試1000米,女生測試800米成為的特色和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學校又將大一和大二學生的“陽光長跑”納入課內要求,使課外長跑鍛煉和課上體質測試共占到了體育課分數的40%。此外,一年一度的校園月光跑都有上千師生參加,加上畢業長跑(冬季迷你馬拉松)等一起形成長跑鍛煉的良好氛圍。
(四)創新與實踐之五:上好第一堂體育課
(五)創新與實踐之四:“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并重”
我院堅持“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并重”的全面辦學理念,把學校體育作為全校整體工作進行頂層設計,落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寫入學校十三五規劃綱要),體育經費保障等納入學校整體規劃,形成完整的體育育人體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堅持重視體育工作的優良傳統,不斷總結經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我國高等教育內涵質量的提升和人才培養發展繼續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學生體育立德樹人的根本價值追求
通過體育的教學、活動、競賽,來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最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我們的貢獻,這是我們的宗旨,這是我們的初心;一切圍繞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祖國的未來,就是為了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劉波.體育與社會化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12,32(11):90-97.
[2]李剛,王玉琴.普通高校開設高年級體育課程的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0(2):56-57.
作者簡介:
章永?。?965-),男,浙江臺州人,副教授,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體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