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莉
【摘要】本文運用面板數據(Panel-data)建模方法,對所選的50個樣本企業建立反映存貨和盈利的Panel-data模型。分析結果表明除行業的因素影響外,企業的本期存貨與上期存貨有密切關系,加強存貨管理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分析中發現信貸政策緊縮后企業存貨投資中賒購和內源融資比例增大。
【關鍵詞】存貨 Panel-data模型 固定效應 邊際效應
研究企業的存貨變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企業的生產投資行為,并在此基礎上可考察企業的收益變動。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不僅可以反映貨幣信貸政策的效果,還對貨幣信貸政策的更好實施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存貨作為一項重要的流運資產,它的存在勢必占用大量的流動資金。一般情況下,存貨占工業企業總資產的30%左右,商業流通企業則更高,其管理利用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資金占用水平以及資產運作效率。因此,企業要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應當十分重視存貨的管理。
一、按行業分類對行業之間收益和存貨的變動進行實證研究
本文選取了西安市13個行業50戶企業近六年的73個月度數據進行分析。在統計指標的選取上,除考慮指標的準確性外,本文采取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相結合的方法。反映企業存貨變動的指標選擇及相應的符號表示為:
CH---存貨、CG---存貨構成比例、CZ---存貨周轉率
反映企業收益變動的指標為:
YL---營業利潤、ZL---資產利潤率、DD---短期貸款余額
選定研究指標后,按照行業劃分的標準將50個樣本劃分為12類。
首先從絕對量指標入手對企業存貨和收益進行總量分析。為了增強可比性,還對這些絕對量指標用CPI進行了平減。原材料的平均余額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平均年增幅為16.2%,產成品存貨在2013年之前平均年增幅為3.1%,2013年之后在絕對量上有所增加,平均年增幅達到15.6%,而且波動性也有所增強。
通過對這些按行業分類后的樣本數據進行中CPI平減處理后,采用固定效應的變截距模型形式建立面板數據模型(Panel-Data Model),模型的形式為:
CHit=1440.3550+αit+βit×CHi(t-1)+μit
i=1,2,……,12表示不同的行業;t=1,2,……,73 表示所選樣本的時期數
模型檢驗結果顯示:Adjusted R-squared等于0.986585,Durbin-Watson stat為1.878,F統計量為2760.6,其相伴概率為0.0000,總的來講,建立的模型還是令人滿意的。從模型的形式看,各個行業的存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企業的本期存貨與上一期的存貨密切相關。各行業自發存貨的固定效應排序見下表:
從表一中可以看到,自發存貨中固定效應最大的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為4998.7萬元,其次是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品業,固定效應為1902.3萬元。固定效應最小的是非金屬礦物制造業,為-1386.8萬元,其次是機械設備制造業。此外,表中的前四個行業的固定效應為正數,而后八個行業的固定效應為負數,表明前四個行業的自發存貨明顯高于后八個行業。可以看到,自發存貨比較大的都集中在電子、通信設備、家電等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制造業;而傳統的機械設備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自發存貨相對較小。采用Pooled EGLS估計方法對模型中的參數進行估計,參數的估計結果見表二。可以得到模型的具體形式為:
ZLit=-2.04443+γit+ηit×CZit+μit
i=1,2,……,12表示不同的行業;t=1,2,……,73表示所選樣本的時期數
檢驗結果顯示,Adjusted R-squared等于0.843,Durbin-Watson stat為1.64,F統計量相伴概率為0.0000。在模型參數的檢驗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除了紡織業和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得不顯著以外,其他參數均通過檢驗。結合建立的企業收益模型,本文先從模型的固定效應進行分析。
模型中固定效應的數值反映了企業的基礎盈利能力,這是由行業本身來決定的部分。在所選的樣本當中可以看到,基礎盈利能力比較強的集中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輕工業當中,如食、飲、煙加工制造業、紡織業、印刷業;而基礎盈利能力比較差的則集中在這些老牌工業制造業中,如機械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家電制造業及儀器儀表制造業。
在反映企業收益的模型當中,本文引入了存貨周轉率(CZ)這一指標作為自變量企業盈利受存貨的影響程度。從模型的系數參數來看,絕大多數企業的盈利性與存貨周轉率(CZ)密切相關,其中關系最密切的行業是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品業,系數為7.71,即存貨周轉率每提高1次,資產利潤率就會提高7.71%。其次是儀器儀表制造業和機械設備制造業,表明要快速提高利潤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尤其是存貨的管理。影響不明顯的行業是食、飲、煙加工制造業,系數僅為0.174,表明生產的產品需求彈性小的企業利潤的增長與企業存貨管理的關系不大。
二、分析結論及建議
在上述的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存貨的變動研究的結論如下:
從所選樣本的整體角度來看:(1)企業存貨的變動的形式呈現出一階自回歸形式,絕大多數企業的本期存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上期存貨量來決定。從數量上來看,上期存貨每增加1%,就會影響本期存貨增加0.976%。這表明所選的樣本企業在存貨的管理上呈現一種粗放型,管理方式比較落后。這就要求企業采用現代的存貨管理技術,充分運用現代的物流資源提高存貨的管理水平。(2)企業用于存貨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并不是短期貸款,內源融資規模增大。從模型中還可以看出,隨著短期貸款的不斷減少,企業存貨反而出現了增長的態勢,這也表明企業存貨增加的主要資金來源并不是短期貸款。此外,從整個樣本企業的盈利性來看,都與存貨的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從模型的結果可以看出整個樣本企業的平均存貨周轉率提高一次,平均資產利潤率就會提高2.203%。由此也可以認為,在現有的條件下加強企業的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是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