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葉
摘 要: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使得語文教學不斷發生改變,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語文知識的能力越來越重視,更加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思維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向,利用語言建構開展課堂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教學;教學方法;思維發展;語言建構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58-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加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語文知識,還要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獲得自我提升,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進而實現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高效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而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主要就是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使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傾向的轉變。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各種教學方式和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實現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是,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第一,“填鴨式”課堂教學仍然存在。部分教師仍然認識不到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采用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忽視與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積極性很低,教師的教學效率也不高。第二,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部分語文教師只注重課本知識教學,忽視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缺乏學生閱讀環境的營造,這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第三,很少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現階段,部分語文教師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忽略了教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系。而有些需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知識,學生只有在親身接觸時,才能真正地體悟到其魅力。僅借助書本和教師描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很難培養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針對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1.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課堂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珍珠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利用互聯網或者其他教學用具,放映或展示有關珍珠鳥的視頻或圖片,還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對有關珍珠鳥的個人見解進行表達,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活躍度。
2.將思維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向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小學生正處于抽象思維發展的初期,教師開展現代化的課堂教學可以促進其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例如,在講解《伊索寓言》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發散思維進行暢想,聯想自己曾讀過的寓言故事,并與同學分享。這既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3.利用語言建構開展課堂教學
在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語言建構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都是以語言建構為基礎的。因此,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把握字詞的意思,并且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語文教師要善于用語言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例如,在《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課文,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魅力,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總之,在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強化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同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審美情趣得到培養的同時,提高道德修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梁晏.淺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落實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8(32).
[2]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
[3]潘色芬.小學語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16(24).
[4]許紅琴.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11).
[5]楊云彬.聚焦核心素養 打造語文優質課堂[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