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效玉
摘 要:課外教學活動實際上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以及拓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對深化語文學科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探討語文課外教學活動的開展策略,以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外活動;教育改革;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61-01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廣大教育者逐漸開始重視課外活動,很多學校也以素質教育為教育方向主動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試圖通過活動感染學生,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若教師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外活動對教育的作用,就能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要主動進行拓展延伸,為學生營造開放式的課堂,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本文對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活動的意義及課外教學活動開展策略進行論述。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大都比較好動,且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這些特征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完全掌握以及消化教師講解的知識點。而教師通過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能增加學生對語文的關注度,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極易減弱學習語文的興趣,也不利于吸收教師講解的主要知識點。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無疑是打開學生視野的最佳方法,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接受知識,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了解課本之外的知識。此外,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可以與教師以及同學進行互動,逐漸提高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思、創等諸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需要語文教師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基于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教學活動的重要意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通過開展比賽活動、實踐活動、主題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外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
1.開展比賽活動
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時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選擇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內容,從而補充及完善課堂教學。為此,課外活動要與課堂教學同步,并適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比賽活動,如朗讀比賽、寫字比賽等,以這些多樣化的競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朗讀文章時,部分學生可能是“唱讀”或者是沒有帶著感情讀,因此教師要重視強化朗讀技巧,同時定期組織朗讀比賽,讓學生在朗讀比賽中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在組織朗讀比賽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能力相近的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使學生主動參與朗讀練習,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2.開展實踐活動
從學生寫作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對寫作并不感興趣,主要有主觀以及客觀方面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分析,主要是因為學生生活閱歷尚淺,習作素材不足;從客觀方面來分析,主要是因為教師運用的寫作教學方法比較落后。為此,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從而使學生寫出的文章更具真情實感。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訪自己的朋友、同學或者親戚,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以及人物,并進行寫作。學生在實踐活動后,寫出的文章會更豐滿,也更具真情實感。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開展主題活動
每節課的課堂時間都是有限的,且教學活動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進行,空間也比較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僅利用課堂進行教學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教師可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時,為了取得良好的感恩教育效果,教師開展了以“感恩親人、感恩教師、感恩朋友、感恩同學”為主題的課外活動,要求學生回憶與親人、教師、朋友或者同學的點點滴滴,并找到感恩的閃光點,在此之后與同學互相交流。又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教師要求學生搜集與桂林山水有關的資料,讓學生在上課時互相交流分享,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把語文教學貫穿其中,使學生學以致用,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方法。因此,語文教師應通過開展比賽活動、實踐活動、主題活動等課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曉燕.拓展課外活動,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7(10).
[2]仇欣虹.語文教學中拓展課外活動空間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5(21).
[3]封紅群.開闊視野·活躍思維·發展智力——語文教學應重視課外活動課[J].小學教學參考,2006(09).
[4]鄭曉玲.課外活動與語文教學結合初探[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