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艷
摘 要:音樂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從多個角度激發學生的音樂認知與感受,幫助學生走進音樂的主題內涵之中,用心聆聽音樂深處扣人心弦的旋律,讀懂音樂世界的豐富情感,享受音樂帶來的歡樂,讓學生在多彩的音樂世界里聆聽和發現、探索和挖掘,品味音樂所呈現的豐富情感。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品味音樂;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0-0095-01
音樂是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需要用心聆聽。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作品,實現音樂與心靈的對話,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聆聽,讓學生在音樂的美麗世界中感受、品味和體驗,找尋音樂旋律深處的主題內涵,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在享受音樂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實現美育。
在對音樂作品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深層次能力的培養,可以借助多元聆聽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表達,幫助學生在豐富的音樂活動中,深入感知音樂內涵,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讓音樂帶給他們美的享受,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多元聆聽是音樂欣賞教學的聆聽策略,對提高學生音樂感知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新疆之春》時,教師可在課堂開展多元聆聽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聆聽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呈現課堂教學的無限精彩。《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具有典型的維吾爾族音樂風格,其節奏歡快、旋律優美,呈現的是一片載歌載舞的歡樂場景。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感知音樂作品的風格,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學習相關知識,了解那里的風土人情,以進一步感知音樂作品的風格。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維吾爾族的歌舞視頻資料,讓學生多元化聆聽,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歌曲的音樂風格。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感知歌曲的豐富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下多元聆聽,從多個角度走進音樂作品,感知音樂節奏的歡快,體驗音樂旋律的美妙,提高學生音樂鑒賞水平。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歌曲的聆聽過程中,展開情境聆聽,幫助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之中深入品味音樂的內涵,取得身臨其境般的聆聽效果,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之情。情境聆聽能讓學生更好地品味音樂、體驗情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豐富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用視聽感官的立體效果觸動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野蜂飛舞》時,教師可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體會音樂作品所呈現的畫面,全身心地感悟作品。《野蜂飛舞》是一首舉世聞名的管弦樂曲,是俄羅斯著名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經典作品,也是歌劇《薩旦王的故事》第三幕的節選。這個音樂作品具有生動的畫面感,用形象的音樂旋律呈現出王子變為大黃蜂攻擊敵人的場景,節奏與旋律實現了完美的結合,呈現的是扣人心弦的生動場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作品的內涵,教師可借助歌劇《薩旦王的故事》的節選視頻,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畫面中聆聽,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果。
為了讓音樂欣賞教學開展得更加生動,激發學生聆聽的熱情,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對音樂情境進行創設,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情感、品味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要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高效,就要激發學生聆聽興趣,讓他們在趣味化的活動中,熱情高漲地進行欣賞,這樣才能達到高效聆聽、快樂學習的目的。為了實現趣味化教學,教師可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融入趣味化表演,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打造無限歡樂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空間盡情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無限愉悅。
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孤獨的牧羊人》時,教師可在欣賞過程中融入表演,帶領學生在自由的表演活動中釋放內心情感,取得高效的聆聽效果。《孤獨的牧羊人》這首音樂作品內容詼諧幽默,歌詞通俗易懂,特別適合表演。因此,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歌詞所描寫的內容進行創編,開展表演活動,讓學生在表演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學生們在表演活動中表現積極,充分表現了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趣味化的表演,激發學生聆聽的興趣,讓他們在生動活潑的表演活動中,深入感知音樂的內涵,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體驗,取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教學效果。
總之,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講求教學策略的巧妙運用,要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投入情感認真聆聽。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多種教學途徑中感知音樂、體驗音樂,抓住音樂的主題內涵,品味音樂的無限魅力,用科學的教學理念,打造高效的音樂欣賞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曉芳.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優化策略[J].山西教育,2018(11).
[2]陳潔.音樂欣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9(06).
[3]王華.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策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