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帆
【摘要】關于當前社會背景下的高校新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問題成了備受爭論的熱點話題,本文著眼于高校思政新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話題展開探討,筆者結合個人在這方面的一些實踐工作經驗提出幾點思考,希望參閱者提出修改意見。
【關鍵詞】高校? 新課改? 實踐? 改革? 思考
提及高校的思政新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問題,它既不屬于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思政教學環節,而且又不屬于高校思政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如此就要求中共中央宣傳部門及教育部門必須要再進一步加強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問題上對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課程的實踐性進行加強,如此,各大高校就需要建立起較之完善的高校課程實施開展的長效機制,以及兼并著同樣需要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
一、針對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必要性改革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上要求強化高校實踐性思政課程教學
馬克思主義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究真理和探究途徑,而這也恰恰就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堅持的基本原則。并且在具體的實踐工作當中產生了時效性,如此,在無產階級斗爭開展的基礎上才產生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換言之,馬克思主義理論貧借科學家對于客觀的世界內在化探索規律作為主要探索基礎,而且在這同時,恩格斯和馬克思也均在實際實踐活動當中針對于自身的理論體系得以進一步發展和豐富,所以,恩格斯在著作當中寫到了,馬克思主義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理論并非就是一種理論上的教材。中國共產黨人主要以毛澤東、鄧小平思想為主,并且又在中國的實踐探索和實踐改革過程中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互進行統一,前后挽救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探索背景下的革命及改革,從而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自主,此外,又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以及中國的經濟進行有機地結合,以此通過堅持偉大的社會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創舉最終實現了理論教育改革。除此之外,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教育任務的安排過程中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不僅要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互統一,并且又在課程教材的引導下,以教學實踐途徑和方法最終實現了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目的就在于能夠增進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現代教育理論要求思政課程教學要突出實踐性
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想就是要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那么同樣地,作為學生而言,他們在教育中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教學實踐,以及教學生運用理論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在這教學改革的十幾個年月里,從人們的生活方式到思維方式,然后再到人們的價值取向,這些因素都發生了具體的變化,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了很大影響。此外,高校大學生在接受新鮮的事物和思想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優勢,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那些大學生正處于風華正茂的年歲,他們有著豐富的且敏捷的思想,如此也就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與思想;再者,大學生因為社會經驗還不豐富的原因,他們涉世未深,還沒走出校門,因此淺顯的社會閱歷也就更容易被打磨及打造。如此說來,只有在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過程中不斷深化和加強思政教育改革的實踐性,這樣才能夠有效發揮出高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予以馬克思主義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認同感。
二、如何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的改革
(一)任課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重視“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
高校教育的生命線就是實踐,因此,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問題,同樣也要以實踐作為基礎內容,并且又要遵循社會實踐發展的人才培養計劃。思政課其自身本就具備理論性和系統性,而且又兼并著實踐性。舉個例子,我們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任課過程中,如果想要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社會的法律規則和道德規則,就必須要讓學生去實踐,然后再通過結合自身的經歷及感悟,致使該內容徹底吸收,進而使自身的思想得到轉變,最終就能在實際行動當中體現出來。
但是因為長時間的教學都是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所以,一再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思想方向以及政治意識等等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極其不利,而且又會影響教學的最終效果。所以,對于思政教師而言,就需要首先從教學觀念上發生改變,使自身的實踐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從而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也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將理論知識逐漸轉變為學生的身心素質,并且讓學生從中收獲真正的知識,那么如此教學效果也才能得到提升和體現。
(二)科學安排和設計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召開人生觀教育主題班會。學生在高考之后逐漸步入了大學,那么就要從此開始一場不同的生活。但是進入大學并非就意味著學生可以揮霍時光了。對于這些大學生來說,雖然他們身處學校,但是其對于現實生活卻有著很高的期望,因此,很多學生步入大學后都會顯得比較頹廢;另外又基于新的環境以及生活方式,這就使得一部分學生感到不知所措和迷茫。因此,針對這一點來說,引導和幫助新生們走出困境,開始全新的生活,也是當前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
面對這一問題,學生可以從三觀方面著手進行解決,舉個例子,可以首先給學生布置作業,然后讓學生以人生觀為主題召開主題班會,而作為老師而言,他們就可以在一邊指導。主題班會屬于一個很好的形式,這樣每個班在開始班會以前,都會有各自不同的創意,而在這同時其內容方面同樣也很豐富。學生可以在主題班會當中暢所欲言,探討時政并且講述經歷等等。這樣不僅能夠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同時又能夠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人生價值觀念這一主要問題。
三、結束語
關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學實踐問題,在其教學改革問題上,我們不僅提及關于教學改革的一些觀念問題,最主要的是要給學生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借此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并且進一步幫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給予高校思政教學實踐改革工作一定的促進力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盧誠.高校思政新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1,(25).
[2]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等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選編[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