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佳 王一帆 孫斌
【摘要】本文以設計心理學為出發點,探討高校藝術產業創新發展的可行性路徑。文章內容涉及:①設計歷史的發展進程、現代創意產品設計。配合時代創新理念及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探索一種全新、全面、全方位的創意性設計。②以使用者心理需求為依歸,分析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現狀,強調創新設計與“以人為本”的有機結合,進而獲得消費者的接受。在設計心理學視角下對高校藝術產業創新開展深入研究。③在前期成果的支撐下,展望現代高校創新設計作品在生活實踐中的發展軌跡。在此基礎上進行可行性粒徑分析。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 高校藝術產業? 創新設計
一、引言
人類在改變世界的同時設計也貫穿其中,為了能設計出符合當代人需求的產品我們應從設計心理學的角度去思考,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的變化,人們對于設計的追求也逐漸提高,而現代設計的的核心就是創新,由此帶動的現代設計發展趨勢也必然是創新。在高校環境之下,為了藝術產業能夠進一步發展,我們需要從設計心理學出發,設計出有創意又符合時代發展與消費者心理的產品,以此推動藝術產業發展。而創新又是時代永不淘汰的理念,創新就是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消費者心理需求在不斷的變化,設計者的設計作品在不斷地更新,而促使兩者緊密結合的重要紐帶就是創新。
二、設計心理學的現實意義與實施原則
藝術設計的作品因時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義,但都是為了反映其當下的時代發展背景和社會現象。設計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中提到問卷法,而我們就設計心理學高效產業視域下的研究,展開了相應范圍的問卷調查。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62.3%都購買過創意類的產品,普遍購買產品時人們都注重實用性、有創意、外表美觀,90%以上的人愿意為具有創意理念且使用功能比較全面的產品進行消費。絕大多數人所購買的產品都是符合個人的心理需求,而所使用的產品也需要更進一步的設計與創新,人們還是對日常生活所需物品提出進一步完善以及創新的訴求,而設計師更應該遵從消費者心理和日常所需來設計產品。人們認為設計的產品要更方便,更快捷,更適用于生活,而產品創新需要將產品功能性盡可能發揮到最大,同時產品創新能夠調動個人心里,產品創新要符合實際有所價值,而不是個人消費心理的互相攀比,隨著產品創新的程度越高,個人消費心理的滿意程度也會提高,創新的同時也要符合大眾的消費水平。人們希望設計師從“以人為本”的角度適當創新,基于循環利用以及環境保護進行創新創造。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藝術設計之物,它實用和審美的兩個特性使它一方面是普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和方式,對于設計者而言就在于充分了解消費者實際需要和潛在需要,然后綜合它的特點和特性,來完善設計對實際作用的適宜程度;另一方面,藝術設計作品作為 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最常見、最普遍的審美對象,人們無論在鑒賞、選擇、購買和使用設計之物時都會產生相應的情感或審美體驗。簡單點來說就是人類設計的東西被人類使用,所以創造或者創新的東西要符合人類心理過程。
隨著時代發展人類思想乃至精神世界都在提升,與此同時設計師在設計時目光要更長遠,事物發展的同時推動人類的進步,而人類的創新與創造正是推動世界發展的關鍵。消費者和設計師都有自己的思維與意識,而思維和意識正是決定設計方向和設計概念的關鍵,設計的產品其外觀、使用感受、文化內涵、方便與否都要符合消費者所想,才能得到認可和市場。而設計師在創作的時候要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及技術的運用去構想,符合并適用于人類以及我們生活的環境,與此同時設計師才更應該注重設計心理以及消費者心理。設計師通過反復研究設計心理學從中發現個人潛力與創新創造力。同樣,就高校而言,大學生更應該具備創新創造的能力,將不斷發掘的新潛力運用到設計上。
三、高校藝術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首先,湖州師范學院的墻繪工作室,就是由四個90后學子發現的商機,他們從兒童房繪畫、主臥墻畫,到單位企業的大堂畫,工作室的業務越來越寬。創始人章學謙說,1000至3000元左右的單子是接得最多的,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也能接個好幾單,最近完成的南潯圣蓮花足浴一下子有20余幅,收入近萬元。“工作室成立還不到一年,目前正在起步階段,接下來想把市場再拓寬些,做一些DIY設計制作、和花藝、婚慶這些掛鉤!”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21世紀的中國建筑裝飾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建筑的主體就是墻面按建筑面積的3.5倍計算(頂棚+四面墻-門窗),墻面裝飾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墻繪既環保健康,又富于立體表現力、豐富的圖形想象力,是高雅精美的新一代墻畫藝術,發展潛力難以估量。
其次,中國美術學院創意產業發展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發揮中國美術學院強大學科、人才優勢、創造潛力的創意機構。中國美院作為中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通過公司整合中國美術學院下屬的優秀創意團隊,聚集大批激情的創意,從而推動高校藝術產業發展。
最后,與其類似的還有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北京服裝學院共建的“中關村科學城第四批簽約項目——北京服裝學院服飾時尚設計產業創新園是目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唯一的服飾時尚設計產業項目,也是北京服裝學院下屬的集創新人才培養、創意項目孵化、時尚創意企業聚集、國際國內時尚創意文化交流合作等為一體的創意園區。以大學生及青年設計師為藝術產業發展的中心,將符合設計心理學的創意設計發展成具有規模的產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率,與此同時也加快了高校藝術產業的發展。
四、高校藝術產業創新的發展路徑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關高校藝術產業不斷崛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著一定作用,高校藝術產業若想快速發展,關鍵在于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在此藝術產業的發展背景下,相關高校也已經認識到了培養藝術類人才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是在于培養人才的創新意識。為了適應藝術產業的發展需要,高校在培養過程中加入學生實踐環節,例如湖北美術學院2015年“致美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計劃。秉承著“兼收并蓄”的學術精神和“兼容互動”的教學理念,跳出本科專業培養的拘囿,全面創新視覺藝術頂尖人才的培養模式與管理方式,全力培養關注生活、表現時代、服務社會,具備身后視覺藝術文化底蘊且精研美術學、設計心理學或者藝術學某個領域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頂尖視覺藝術人才,以人才的高品質優勢贏得卓越的社會聲譽,引領學術風氣與方向,從而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經濟文化的產業發展。
如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在教學中適當與產業聯合,給學生鍛煉實習的機會,加強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同時也注重激發學生的藝術追求。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于高校藝術產業知識的掌握,提升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也對促進整個高校藝術產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高校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目標,也是高校藝術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創造性行為,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十分有利。受過高校藝術教育的學生具有個性強、創新思維強、思維靈活性強的特點。因此高校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同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索新知識,張揚個性。學校利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個性優勢激發出來,這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只有提高創新意識,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創意傳承,推動藝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藝術產業必將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它對于高校藝術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會越來越多,這就給高校教育確立了新的培養目標。因此,我國高校藝術教育要立足于藝術產業發展對人才的具體需要,創新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培養高質量的且具有高藝術涵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型人才。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同時,要注重有關設計心理學等方面的教育,這不但能有效增強學生的競爭力,而且能為促進高校藝術產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進而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五、總結
未來的藝術類設計作品需要創新,更離不開創新。創新是藝術設計的核心要素,是評定設計作品的標準。而設計心理學更像是藝術設計的標桿,它指引著設計師設計出更符合消費者心理的作品,緊跟社會文化潮流,才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而高校藝術產業未來的發展必須建立在以人為本與創新設計的有機結合之上,首先創新是整個藝術設計行業的靈魂支撐,這就要求設計者既要發揚傳統,又要超越慣性,積極培養創新思維,拓展創新技術,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藝術作品價值。同時設計者還需要觀察世界,觀察消費者心理趨勢以及市場需求與主導潮流,從而對新的設計想法進行內化整理。
當今世界發展更新頻繁,消費者需求隨之擴大,審美水平也不斷提高,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是從現象到本質的探索,設計師應理清設計思維、深化設計思想、確定設計目的,使藝術設計作品既能傳承又能延續下去,藝術產業在設計心理學等因素的推動下向前發展,這就對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校的藝術產業發展,應從消費者心理、市場行情、社會需求等方面拓寬藝術產業領域,將校園內的藝術設計產品推廣至人們的生活之中。讓大學生積極的參與藝術產業創新,結合設計心理學將新思想新潮流融入未來藝術設計作品里,在豐富校園文化同時,帶動藝術產業有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