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王小娜 馬鑫宇 王凱
摘 ? ?要: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法,對收回的10781份問卷,從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原因、渠道、活動分布情況,以及第二課堂發揮的作用、第二課堂平臺應用情況等方面分析應用型本科第二課堂的開展情況。總結第二課堂活動的特點,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推動第二課堂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 ?第二課堂 ? ?問卷調查
一、背景分析
第二課堂是指在第一課堂教育以外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的各類活動,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很好途徑,是培養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彌補第一課堂某些方面的不足,旨在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本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課堂的活動類型豐富,除了創新創業類項目之外,還有思想成長類、社會實踐類、志愿服務類、文體活動類、社會工作類、技能特長類等各類活動。
本文主要以江蘇省及周邊省市高校為調查對象,深入分析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現狀,并針對高校如何進一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提出對策和建議,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從而培養出能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的人才。
二、第二課堂開展情況分析
(一)問卷分布
1.受訪對象分析。
在本次第二課堂活動調研過程中,共收集了10781份有效問卷,從性別比例看,其中男生占比68%,女生占比32%;從年級分布看,在10781位受訪對象中,大學一年級人數為6770人,占總人數比例為63%;大學二年級人數為2606人,占總人數比例為24%;大學三年級人數為1293人,占總人數比例為12%;大學四年級人數為112人,占總人數比例為1%。由此可以發現在本次調查中,大一大二同學的參與占主體地位,大三大四同學參與較少。
2.問卷參與學校分布。
本次調查中共有147個學校的學生參加,其中淮海工學院、常州工學院、蘇州市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這三個學校學生參與人數最多,分別為2730人、1854人、1482人,占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25%、17%,14%。參與學校幾乎涉及全國范圍,但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及周圍省市高校。
(二)第二課堂參與情況分析
1.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原因分析。
從參與第二課堂的直接原因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為了獲取學分;其次是鍛煉自己的能力;再次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最后是對第二課堂活動感興趣。為了獲取學分而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生近1/3,所占比重最高,由此體現大多數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是為了獲得學分,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缺乏主動性。為了學到更多知識和鍛煉能力的學生達43%,可見學生還是希望通過第二課堂學到知識與能力的。只有19%的學生對第二課堂感興趣,仍需提高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課堂需要推出更多可以吸引學生的活動。
2.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渠道分析。
從了解參與的渠道看,主要有線下的學校學院宣傳和線上的網絡新媒體宣傳。可看出目前絕大多數同學參與第二課堂仍然是通過學校學院宣傳的,通過線上宣傳參與的僅占1/4。在“互聯網+”時代,線上宣傳第二課堂活動的力度遠遠不夠,因此與第二課堂活動相關的線上平臺建設應進一步加強,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3.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分布情況分析。
除了創新創業項目之外,參與的其他六大類第二課堂活動如下:社會實踐類、思想成長類、志愿服務類、文體活動類、社會工作類、技能特長類。各類活動占比相差不大。可見當前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局限于常規的模塊,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和參與第二課堂活動,高校應逐步增加開設更多類型的第二課堂活動,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4.第二課堂發揮的作用分析。
從參與第二課堂對學生自身發展起到的作用看,各原因占比不相上下,首先有27%的學生學到了自身發展和成長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目標;其次是提高學生對周邊事物的關心程度;有24%的學生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最后是幫助學生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校園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只有約3%的學生認為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沒有作用。由此看來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對學生的自身發展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
5.第二課堂平臺應用情況分析。
目前高校第二課堂活動一般發布在相關平臺上,PU平臺是大學生目前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最常使用的網絡平臺。有40%的學生對PU平臺一般了解,有需要時才會使用;37%的學生比較了解且經常使用;僅有14%的學生非常了解且使用頻繁;6%的學生不太了解,偶爾使用PU平臺;3%的學生非常不了解,幾乎很少使用PU平臺。數據表明PU平臺作為連接第二課堂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已經基本在江蘇省各高校全面采用,絕大多數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并使用過PU平臺,但使用頻率不足,有近半數同學不怎么使用。PU平臺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開設不同的第二課堂活動,提供不同的資源,這樣才能保證大部分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同時PU平臺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比如平臺卡頓、不更新無法使用、校園發布活動不能及時上傳、學時發放不及時等。這些問題需要PU平臺進行相關的技術維護。
三、第二課堂活動的特點及問題分析
(一)第二課堂活動特點分析
1.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主體意識和價值取向有較大差異。
第二課堂在學生中的普及度較高,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學生對第二課堂都有一定的了解。從參與的直接原因看,學生都是自愿參與的,很少有盲從或被強制參與的。過半數的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是因為感興趣或提高自己的能力,是為自身發展考慮,有較強的主體意識,但有近1/3的學生是為了獲取學分。從參與的活動種類看,學生參與各種類活動比例不相上下,第二課堂活動種類局限于比較常規的模塊,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和參與第二課堂活動,高校應逐步增加更多類型的第二課堂活動,以滿足課程建設和學生的發展需求。
2.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自身發展的作用顯著。
在受訪的學生中,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對自身發展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學到了自身發展和成長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目標。這是學生最希望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獲得的。由此看來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的自身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表明高校第二課堂的開展是有意義的,今后仍需加大開展力度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二)存在的問題分析
1.第二課堂活動難以高質量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受訪的10781位學生中,有15%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缺乏與其所學專業知識內容相匹配的突踐活動形式,很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14%的學生認為組織的活動范圍和規模有限,模式單調,吸引力不足;在11%的學生看來,第二課堂活動內容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而且不能從學生成長角度出發。可見目前第二課堂的內容限于學術及理論等方面,沒有與實踐活動相融合,而且種類較少,形式單一,很難吸引學生參與其中。表明學生對第二課堂活動有需求,但要求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更貼近學生,從學生角度出發,才能更好地發揮第二課堂應有的作用。
2.第二課堂活動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建設資源不足。
從受訪學生的總體反饋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14%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應該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應該有相應專業的指導教師;12%的學生認為相關建設資源不足,且受活動的經費、地點等限制;11%的學生認為活動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往往是一次性結束。第二課堂的體系構建不十分完善,缺乏系統性的管理體制,專業教師配備不足,導致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缺乏專業性的引導,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很多活動都是一次性結束。第二課堂的建設資源不足,如經費、活動場地等硬件設施的不健全導致第二課堂活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多數學生希望學校管理層充分保證第二課堂的相關管理和設施的配備,為第二課堂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3.信息發布渠道不健全,可參與度有限。
有14%的學生認為活動信息的公布渠道不健全,學生不能實時了解第二課堂活動;9%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的活動目標不明確,而且由于缺少宣傳,大大降低參與度。學生使用網絡平臺頻率較低,參與度仍需進一步提高。從數據看,通過線上宣傳參與的僅占1/4。新媒體時代,線上宣傳第二課堂活動的力度遠遠不夠。PU平臺是大學生目前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最常使用的網絡平臺之一,作為連接第二課堂和學生的橋梁,已經進入高校,絕大多數學生或多或少接觸并使用過PU平臺,但使用頻率不足,因活動的發布渠道不健全,導致有些學生錯失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機會,表明PU平臺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以保證第二課堂活動高效進行。
4.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需進一步改善。
從近1/3的學生是為了獲得學分而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可以看出一些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第二課堂的真實意義與作用,所以高校應充分讓學生了解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對自身和以后發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根據調查結果,目前僅有3%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成績單比較有說服力,方便以后求職。說明目前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普及度有限,用人單位并不怎么認可第二課堂成績單。應強化對第二課堂體系的構建與成績的評定,提高第二課堂成績單的說服力,在將來學生就業時有所助力。
(三)對策分析
1.頂層設計——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打通,有效整合各項資源。
有16%的學生認為應該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打通;18%的學生認為應有效整合各項資源。所占比重雖然不高,但這是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一課堂側重理論,第二課堂側重實踐,兩者側重點不同,但都起到了教育的目的。這就需要高校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打通,從校長辦公室下發權威文件,促進學工處、教務處、團委等各職能部門與各二級學院相互合作,有效整合各項資源,促進第二課堂更好地發展。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才會在知識技能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2.豐富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強化管理與考核。
24%的學生認為應增加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23%的學生認為應加強專業實踐版塊,培養專業實踐能力;19%的學生認為應突出實際發展,規劃活動內容。目前學生對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呈現出的東西不太滿意,希望高校能從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出發,開展內容與形式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以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
除了豐富內容和形式之外,第二課堂的管理與考核非常重要。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第一課堂有考核標準,第二課堂同樣需要,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相關考核應該貼近課程內容,考核形式可以多樣化。一定程度的考核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還能保證學生認真對待。
3.使第二課堂更加個性化。
第二課堂的參與者是學生,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都不相同大學生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正確地評價和定位自己。根據興趣和特長有側重地選擇第二課堂活動,將第二課堂和學生優點相結合,體現學生的閃光點,而且學生的能力能提高得更快。
四、結語
高校開展第二課堂有利于學生發展,完善第二課堂建設,不僅在于學校,還和每個學生息息相關。學校應該做好相關課程設置與考核制度構建工作,還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應該結合自身特色,挖掘學生的潛能,相關教學資源和硬件設施也要配套齊全。學生要加強自我定位,認識自身的優點,并將學習環境與自身優點相結合,找出閃光點。高校應增加對第二課堂的投入,突出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具備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些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愛杰.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課堂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2017(4):51-53.
[2]高穎.淺談我校第二課堂的現狀及改進的措施[J].亞太教育,2016(11):86-87.
[3]史伊凌,段立,張杰,劉昱,沈耀華,陳依琪,李燕.基于實地調查的廣東部分高校第二課堂開展情況調研報告[J].求知導刊,2018(4):15-17.
課題: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資助項目(立項課題):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設計、構建及推進效果的評價研究(編號:2018LX076);江蘇省學校共青團研究重點課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與創新人才供給側改革研究(編號:ZD2018006);國家級及江蘇省重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設計、構建及實施效果的評價研究——基于應用型本科的實踐(編號:20181105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