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愛琴
摘 ? ?要: 本文以生態語言學為指導,在旅游英語教學這一微觀生態體系中分別從人際關系、語言教學環境、教學內容等方面探討如何構建旅游英語的生態教學模式,為其他ESP課程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 旅游英語 ? ?生態語言學 ? ?微觀生態體系
一、旅游英語教學現狀
旅游英語在我校是一門選修課,以旅游為媒體,圍繞旅游中的交通、住宿、飲食、購物、娛樂、觀光等方面提供各種典型的情景會話、旅游常用詞匯及旅游相關知識,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英語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培養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并且擴展學生知識面,旨在讓學生在旅游中享受學習英語,在學習英語中“旅游”。注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聽說技能,一直以來旅游英語教學面臨瓶頸。國內目前關于旅游英語的教材不多,優秀的更少,這是原因之一,此外還涉及一些其他因素,如學生、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堂氛圍等。作為一所農業高校,我校每年本科招生一萬人左右,由于錄取分數不同造成不同學院、專業間學生英語總體水平相差較大,而且由于師資力量有限導致旅游英語學習班級人數過于龐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大班教學難以像小班教學那樣隨時調整教學方法,也難以實現個性化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味灌輸知識,由于學生人數多,課堂上的討論和演練時間有限,真正有機會參與課堂語言運用的學生較少,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沒有得到實現,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總體來說,目前的旅游英語教學是失衡的,包含處于旅游英語教學生態體系中的上述各種因素的失衡和課堂教學和實際運用的失衡(宋鐵花,2013)。學習的目的是讓我們更好地生活,運用所學更好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構建旅游英語的生態教學模式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這一大環境中,學生有必要掌握英語的各種技能。如何讓學生學到最真實的英語并在實際旅行環境中恰當運用,順利、愉快旅行是教師應該研究的問題。但一些人學了旅游英語卻難以在國外生存,不會點菜、在國際機場找不到航班,只會手勢和零星單詞,可見課堂教學是有問題的。在國際一體化的大環境下,這個問題亟待解決。針對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更新教學模式。
生態語言學研究特定的語言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它認為語言是一個開放系統,強調語言的語境性(李建中,2014)。旅游英語教學通過提供旅行中的不同場景,從做好準備出發到訂票、機場、通關、住宿、飲食、交通、購物及應付突發事件,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因此,生態語言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推進旅游英語教學改革與研究的新視角。
旅游英語教學是一個微觀生態系統,組成部分包含師生、教學環境、語言環境、教學內容等。這些因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下面將從構成旅游英語教學生態環境的方面著手探討如何構建旅游英語的生態教學模式,從而強化其教學效果。
1.構建和諧人文環境
立足于生態語言學的視角,語言教學必須營造和諧的生態和愉悅的學習氛圍(曹妙麗,2015)。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輕松的氛圍能提高教師的創造力,提高臨場發揮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中和諧的人文環境包含師生關系和學生間的關系兩種。教師和同學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情和熱情。盡管每位學生的英語基礎都不一樣,社會背景也不盡相同,但是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職責。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亦師亦友,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和學生間的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組織對話也可以參與對話,學生間通過不同場景的角色對話或表演(包括角色互換)充分發揮主體意識,有效提高交際頻率,從而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且有效地學習并運用所學知識。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旅游英語理論性不強,這要求學生更加重視實踐運用,通過教師的指導及學生間的互動、合作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從而轉化為實際有用的技能。教師指導并不等同于教師主導,旅游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這體現了語言教學的生態性,即注重個人發展,培養人在特定旅游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創造性。
另外,教學中的人文環境不僅體現在課內,還體現在課外。與以往教學相比,互聯網的普及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很大程度上,網絡的公開、全面性彌補了教師個人角度的缺陷,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旅游是文化之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外借助網絡探討自己感興趣的旅游話題,甚至借助現代化手段,如QQ,Wechat,E-mail與他國語言學習者建立聯系,了解他國文化、介紹中國文化、促進彼此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寬視野,視營造和諧國際關系為己任。
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師生的共同成長。學生的進步對教師的個人發展產生了壓力也提供了動力,在知識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全球一體化環境下,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只有不斷更新學習觀念,在特定環境中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
2.構建生態化的教學和語言環境
旅游英語是一門專門用途英語,即運用于特定情境中的語言,旅游全程涉及不同的場景,如領事館、旅行社、售票處、機場、海關、賓館、飯店、景點、商場、市場、銀行、租車公司,甚至可能還有醫院、警察局。旅游英語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在旅游過程中對不同場景的應對和生存能力,學習在課堂,但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播放有關視頻,讓學生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畫面,培養情境感。以飲食英語為例,美食是游客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充滿體驗感和驚喜獵奇。因此飲食英語是旅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中西不同的飲食文化,一些人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尷尬。諸如Go “Dutch, Tipping, Do you have a dress code,How would you like your steak?”這些詞、句都含有獨特的西方文化。英語學習者通過觀看視頻可以了解餐廳的擺設、客人的穿著、服務人員的狀態、點菜秩序、小費支付情況等,視頻中的情境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教師結合視頻情境和語言,讓學生練習對話。學生根據需要找到partner(s),創設情境進行角色扮演,體現不同社會角色及價值。
事實上,語言環境比特定的場所環境更加重要,因為受到課堂地點的限制,教學環境相對固定(當然也可偶然換個環境,比如在美麗校園的草地上,如果班級太大效果還是不夠理想)。在旅游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情境創設不同的語言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環境能喚起學生的認知、反應和行動,甚至是條件反射。人們不是為了對話而對話,而是為了交際而會話,交際是在特定場景中的,所以旅游英語教學要結合特定場景,即便物理環境難以改變也需要適時地切換語言環境,盡量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表演而非孤立于情境的機械式學習,因為在情境中人物是活的、自然的、有情感的、有時空感的。鑒于情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評價體系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這種仿真的交互語境中的體現,并視其為學生表現的重要指標。
3.構建生態化的教學內容
數字年代相比紙質年代給教學提供了形式更為多樣、內容更為新穎有趣的既得教學材料。教師要通過不同的途徑豐富教學內容,及時更新,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往的某些內容于現在已不是那么重要,必須與時俱進地增加新的內容。拿旅游英語教學中的預訂機票和預訂酒店為例。在網絡發展之前,人們要預訂機票或者酒店的話要么親自去購票點或酒店前臺,要么打電話,對話在這里非常必要。在現在的網絡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直接在網上預訂機票或者酒店,不僅方便還更加經濟,無須對話就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完成上述任務,當然如果在網上操作時遇到麻煩也可撥打客服,以往教學內容仍然有效,只是生存環境有了變化,教學內容重點也要相應改變。又比如租車這一話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在旅行中選擇租車作為交通方式,因為租車更自由,還更省錢,符合年輕人的生活要求,所以在旅游英語教學中,除了飛機、輪船、汽車、出租車、地鐵等交通方式外,還應增補租車的話題,讓學生了解國內國外租車文化,知道租車時要問哪些問題、如何回答及不同國家的駕駛規則等。旅游英語教學內容是由一個個獨立的話題構成的,但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一個體系,因此,教師要整合各種資料(教材、音視頻、網絡材料),使內容既多樣實用又符合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避免課內知識與課外運用的失衡(張夢娟,2015)。
另外,與以往旅游業相比,現在的旅游業更加注重生態性,人們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所以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濃。為了響應這一形勢,在開設旅游英語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借鑒高校生態學科的研究優勢,增補相關的教學知識,如能源、資環、植保、旅游管理、園林景觀、茶學、農學等。
三、結語
旅游英語教學的生態模式構建不僅涉及良好的教學主體關系、語言教學環境和生態化的教學內容,還涉及其他因素。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普遍受到學校的重視,有相對固定出版社的教材。相比較而言,旅游英語只是一門選修課,雖然在教學內容上教師享有更多的自由度,不要求使用特定教材,因此難以像教授大學英語的教師那樣有機會出席由出版社主辦的教材培訓會議,因此旅游英語教師缺乏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對旅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是不利的。當然,除了旅游英語外還有一些ESP課程的發展遇到這種問題。為此,英語教育界要更加重視ESP課程的發展,結合現實編寫更多與時俱進的優秀教材供ESP課程教師選擇,淘汰陳舊內容并不斷更新教材內容使其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然,要構建旅游英語教學的生態模式還需要從本校特色和本地區特點著手,抓住時代機遇,不斷創新,鼓勵英語教師和本校其他學院教師多交流,在必要的情況下為了讓教師更新知識體系,更加了解世界,應該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教師至少半年以上的出國學習機會。教師應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素養,增強專業技能,敏銳地捕捉相關專業社會熱點,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曹妙麗.基于生態語言學視角下的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困境與突圍[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49.
[2]李建中.生態外語教學論[J].外國語文,2014(2):170.
[3]宋鐵花.地方院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態化初探[J].中國大學教學,2013(12):62.
[4]張夢娟.生態語言學視角下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模式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95.
基金項目:2017年華南農業大學校級教改項目:“Genius Hour”應用于大學英語國際項目合作中的研究與實踐(JG 17046)。
2018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混合式教學創新與實踐(K18222)。
2018年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生態視域下的英語教材評價研究——以廣州小學英語教材為例(2018GZGJ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