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董娟梅
摘 要:文章緣起于幼兒園虐童事件,在對教師權威理解的基礎上分析了教師權威濫用的危害和濫用的原因,并對此進行了一定的思考,提出了防止教師權威濫用的對策。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師權威;問題探究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172
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園區涉嫌虐童事件引發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各地迅速開展幼兒園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切實加強幼兒園監管工作,促進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嚴格師資管理,加強幼兒教師準入資質審查、師德師風建設。綜觀現實,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權威的主導力量已由傳統的制度性力量轉向個人魅力,但由于學前教育體制機制的欠完善與師資力量的薄弱與人員的多元化,導致學前教育中教師權威濫用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僅傷害了學生和家長的感情,也給教師群體的形象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因而,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師德修養,轉變教師對權威問題的認識,成為防止虐童事件發生的根本著力點。
教師權威是指教師憑借國家、社會賦予的教育權力和個人因素而產生的能夠被學生自覺接受的,影響和改變學生心理、行為的一種支配力量。美國學者R·克利弗頓和L·羅伯特以韋伯的權威類型說為基礎,在《教師權威:一種社會學觀點(1990)》中指出:“教師權威分為制度性權威和個人權威,制度性權威的形成主要受社會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賦予教師的法定權限影響,個人權威的形成主要受教師個人學識、專長、人格魅力影響。”這就說明,教師權威一方面來源于其在教育活動中身為教師的地位,另一方面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一)教師權威是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
無論是傳統的教師主體型教學組織形式還是新型的教師引導型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都離不開教師的組織與帶領。教師權威的存在,不僅能使教師本人獲得自信,按備課計劃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而且能使學生把教師作為學習與模仿的對象,從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教學內容,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如果沒有教師權威,課堂教學秩序就無法保證。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權威的影響力是課堂正常進行的保證。
(二)教師權威是良好師生關系構建的潤滑劑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和諧校園構建中的重要一環。而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這一榜樣的作用,教師的學識和人格魅力等因素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師權威的合理適度使用,如教師憑借自己的學識、才能和人格魅力,尊重并信任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民主的溝通與交流,會贏得學生的崇敬、愛戴和信賴。教師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會增加學生與教師平等交流的機會,師生感情也會更加融合。和諧的師生關系便可順利構建,對班級的組織和管理也會帶來諸多方便。
教師權威濫用,即教師將自己的權威不恰當地擴大,無限制地將自己的意志和權限施于學生身上,使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導致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及情感受到傷害,甚至剝奪學生申辯權利的行為。學前教師的權威濫用,主要表現為少部分教師因學齡前兒童的年齡、心理發展特點和意識行為的特殊性,給學生造成身體或心理的傷害,常見的為虐童行為。比如,西安4歲男童被幼師用利器刮傷多處,長沙一男童午睡不聽話被保育員扎出14個針眼,浙江溫嶺一幼師多次將學生倒插進垃圾桶……如果教師僅僅把權威看成是一種權力象征而毫無章法地對待學生,權威所導致的一系列結果將是觸目驚心的。過度使用教師權威,不僅是教師沒有自信的表現,也是教師缺乏仁慈心、道德義務感和良心的表現,甚至可以反映出其人格的缺陷。教師濫用權威,輕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重則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其心理和身體的傷害。學生,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不敢也沒有能力拒絕教師不合理的行為,最終一幕幕虐童事件的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教師權威的濫用只會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這種傷害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一)加強制度法規建設,完善教師發展保障機制
制定防止教師權力濫用的相關政策法規。通過普法知識宣傳、教師法律法規培訓等途徑增強教師的法制觀念,使教育活動和教師行為有法可依。對于因權威濫用而造成學生傷害的事件,嚴格按照《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辦事,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力求打擊力度到位。只有從法律法規等方面作出嚴格規定才能對某些教師的權威濫用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
(二)引導多方部門聯動,構建學生成長的安全環境
在社會民主化進程中,越來越強調師生關系的平等、民主。因此,家長應該加強與教師的聯系,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努力,而不能一味指責教師。發現學校或教師對孩子濫用權威的現象應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努力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另外,應該增強社會的監督力度。各種新聞媒體應該保持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關注,特別是要勇于揭露“教育的黑幕”。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維護學生的基本權利。再者,社會有關部門也應該定期給教師安排心理健康學習與檢查,建立檔案,跟進管理,充分發揮民眾的社會監督作用,防止教師權威濫用給學生造成的傷害。
(三)樹立正確的教師權威觀,不斷提高教師師德修養
防止教師權威的濫用,除了法律法規約束和社會監督外,關鍵還在于教師的態度、情感和行為的轉變。
1.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師權威觀。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師權威的合理利用能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隨著平等民主觀念的深入人心,教師更應該意識到要以“人”為本,認識到教育必須從人出發,再回歸到人的本質。因此,教師權威的樹立需要從內在出發,憑借學識、才能和人格魅力等贏得學生的尊敬。這樣,教師不僅能不斷提升自身的人生價值,而且也有利于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