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力倡導科教興國的今天,學前教育無疑為構建文化強國,提高國民文化水平,國民文化素養增強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文章作者主要從幼兒個人、家庭、教師等方面闡述了學前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學前教育;終身學習;教育事業
中圖分類號:G619.29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0-0137-01
一、學前教育是什么
學前教育主要是指家長和老師運用各種途徑、物體,有系統、有計劃、科學地對兒童的大腦認知進行刺激、影響,使兒童大腦各項功能逐漸完善的教育。
二、學前教育的目的
(1)讓兒童從小就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人們對素質越來越重視,終身學習的理念亟須樹立,人們只有對自己的知識進行不斷充實,對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才能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為自己尋得更廣闊的發展天地。學前教育的開展會促使孩子在幼年時期便明確此種做法和觀念,為兒童以后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2)為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奠定基礎。學前教育工作能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溝通和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將來社會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學前教育的開展,學生能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思想觀,并且在以后通過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經歷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學前教育的價值
(1)學前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學前教育不僅能夠促使兒童順利適應以后的社會生活,還能夠極大地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兒童在最初的學前教育中會逐漸與社會接觸,并且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最初的思想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以及對這個世界最初的看法。如果兒童能夠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并在此期間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兒童在以后就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就能夠更好地與社會接觸。
幼年時期是兒童創造力、思維能力、想象力等諸多能力形成和塑造的黃金時期,幼年時期如果能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有效引導,兒童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還能對以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2)學前教育能夠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最初組成部分,不僅對兒童未來基本禮儀、學習方式、思想觀念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還能極大地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良好的道德觀和認知能力能夠讓兒童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更高效地學習各科知識,有利于培養出更多的綜合性人才。
(3)學前教育有利于家庭和諧和社會發展。目前我國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兒童作為家庭的核心和希望在家庭中十分重要,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也更加強烈。而學前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兒童的綜合能力和品德素養,更能促進兒童成才,這樣還能極大地促進家庭和諧。此外,當今社會是知識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前教育促使兒童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還能促進其更高效地學習,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為社會輸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四、學前教育對于教育事業、家庭和社會的價值
學前教育作為我國學習制度的最初始階段,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學前教育不僅對兒童本身的身心發展十分重要,而且對教育發展、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幫助幼兒做好上小學的準備,學前教育有助于兒童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大腦的客觀發育規律證明,發育早期對大腦進行影響更有益于大腦結構的形成,大腦發育成型后很難再改變。學前教育的價值是為人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其價值意義有巨大的隱蔽性。所以家長和教師要深刻認識其中的價值,和自己對人才塑造的關鍵意義。
參考文獻:
[1]龐麗娟,胡娟,洪秀敏.論學前教育的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03(1).
[2]胥志敏.學前體育教育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1(11).
作者簡介:張桂靜(1989—),女,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