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龍瑞 孫軍
【摘要】農村中小學小班化教學是我縣當前農村學校教育的趨勢,只有在教學中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調整語文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優化教育資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活動,發掘他們的智慧潛能,展示出他們生命的活力,讓小班化教學成為我縣農村辦學的亮點。
【關鍵詞】農村小班化 精準培養 策略研究
【課題】本文系2018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農村小班化教學中實施精準培養的策略研究》課題,課題立項號:WW【2018】GH222。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12-02
當下,小班額已成為農村中小學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這是農村小學辦學的嚴峻挑戰,也是機遇,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語文老師,如何發揮小班化的教學優勢,對現有的生源進行精準性、個性化的培養,滿足家長、社會的期待,進一步促進農村小班化教學可持續發展?,F就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小班化教學的有效策略談幾點體會。
一、轉變語文教學理念
1.轉換教師自身角色。一是知識傳授角色的變化。面對農村小班化教學現狀,教師不能墨守陳規、要勇于創新、積累、總結、提高;二是教師成為學生的促進者。當前學生的學習方法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三是教師要成為學習研究者。因此教師要具有良好的修養、要善于研究、終身學習。
2.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就要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應是農村中小學小班化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的主要過程。
二、調整語文教學方式
1.課堂傳授引導至上。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教師引,學生學,是教學傳授的主要模式,教給學生學習、閱讀、書寫、合作、思考、推理的方法等,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學、去探索、去收獲,這樣,學生可以感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2.課堂組織靈活多樣。小班化教學中,由于學生人數少,有利于老師在教學中改變組織形式,由原來的“秧田式”排列根據不同需要變為“餐桌型”、“D字型”、“口字型”等,而且教師的座位穿插其中,縮短師生空間和心理距離,不但增加了親和力,更方便了老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
3.課堂教學辨析分層。一是學生分層:將班級的學生按照學習水平、學習能力或智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二是備課分層:小班化教學中,因班級學生少,教師有更充裕的時間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三是教學分層:對較差的學生采用互幫互學,激發興趣;對較好的學生,督促他們向知識的縱深擴展,擴大知識面;四是作業分層;首先,要根據課堂上學生對教學中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設計作業;其次,批改作業時教師盡量做到面批面改,對每一位學生做到精準培養;再次,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要進行準確而恰當的評價,提升每位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體現農村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三、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贊美要及時。當你發現孩子身上的一點點進步就及時鼓勵,讓他感覺你在時時刻刻關注他,給他以自信;其次,贊美內容要豐富。我們農村小學教師,擔任多門課程,對于孩子在不同學科的進步、優異的表現都應鼓勵;再者,贊美方式要多樣??陬^表揚,給家長打電話、發短信,作業個性批語,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行。
2.合理評價學生成績。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首先要客觀公正,其次要及時引導。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引入競爭機制,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
3.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農村中小學“小班化”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在人數少和空間相對大的有利條件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主動地學,和諧地全面發展。
四、定位優質爭取實效
農村中小學以“小班化”的優勢,辦出學校特色,以迎合家長日漸挑剔的目光。實施農村小班化的語文教學,在其基本教學程序(情境導入—知識探究—拓展訓練—生活鏈接—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教學、主題教學、分類輔導等模式。而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即班級人數偏少,教學資源豐富,如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等;也可以充分利用學區“陽光課堂”聯盟等優勢教學資源,精準定位,加強研究,力爭實效,創辦特色。
總之,農村中小學小班化教學是我縣當前農村學校教育的趨勢,作為農村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調整語文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有效的精準培養教學模式,優化了學生的主體活動,發掘了他們的智慧潛能,展示出他們生命的活力,提高農村小班化教學效率,真正使小班化教學模式成為拯救我縣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劑良方。
參考文獻:
[1]童福興.農村小班化教學中學困生的輔導策略[J].學周刊,2019(06):47-48.
[2]李青春.小班化“百分百”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3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