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道
◆摘 要:寫作能力的構成包括多個要素,其中觀察能力就是一個非常主要的內容,學生只有對事物進行全面認真的觀察,形成一定的表象認識,進而產生相應的情感,這樣才能在寫作中進行很好的描述和表達,所以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寫作教學的基礎。在小學中段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并保持學生的觀察興趣,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還要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都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觀察能力;培養
在語文“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中,寫作表達能力的提升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是關鍵,沒有觀察能力學生就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所體會,就沒有基于觀察基礎上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那么就無法保證寫作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改革創新,完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熱愛觀察、善于觀察,從而提高作文的寫作質量。
一、激發并保持學生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內在動因,只要學生對某件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思考探究中去,并且能夠做到長期不懈的堅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有助于逐漸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小學中段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新事物產生極大熱情,改變以往灌輸式講解的單一模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要引導他們將極大的熱情引入到對事物的觀察中。小學生總是活潑好動的,對外界很多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說對小學生進行興趣培養是相對容易的。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新鮮的描寫對象,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燕子》課文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們觀察金魚這個小動物,將一個魚缸帶到課堂上,由于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見過金魚,所以這能夠迅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金魚在水中游動的形態很感興趣,他們會觀察金魚的外形、游動的姿勢,以及周圍的水草、石子等等,獲得了豐富的素材,這樣他們在描寫金魚的作文時,一定就會描述地更為生動形象,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二、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觀察
在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嚴格按照一定的模式去觀察,而是要尊重學生在自主性,要注重進行多角度、多樣性的觀察,這樣才能對事物產生比較全面深入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但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不成熟,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并沒有認識到事物的多樣性,總是單一地觀察事物,這也導致他們在作文寫作的時候敘述的不夠具體和生動,作文質量不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格外關注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不能總是教給他們觀察和描寫某項事物的固定方法,必須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引導他們自主觀察,在評價上不要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評判,更多地尊重他們思維的獨特性,鼓勵他們以新穎的視角去觀察,從而不斷提高觀察能力,在作文寫作的時候也會更加敘述全面,并且很可能會寫出更有新意的作文。觀察順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時間順序、空間轉換順序、事情發展順序等等,此外學生在多角度觀察過程中要做到細致入微,善于發現那些別人不易發現的特征,比如在寫人的時候注意進行神態表情描寫,達到以情傳神的效果,這樣的作文質量會更高。
三、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觀察能力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對事物外部形態的認知,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觀察上,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想象,想象是聯系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的紐帶,融入想象的觀察會是更有活力的。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在語文教學中會講解一些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的事物,所以此時教師就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透過事物的表面看清本質,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觀察事物上升到更高的認知層次,這對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是極大的。例如在學習《長城》這篇課文之后,學生借助多媒體課件對長城這個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古跡進行了觀察了解,認識到了萬里長城蜿蜒盤旋,是工程建設的偉大奇跡,之后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站在長城上會想到什么,這樣促使學生明白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了這一偉大工程,長城代表著中華民族自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樣,學生就能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在以后作文寫作中也會融入豐富情感,賦予文章深刻的內涵。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分析作文寫作的方法規律,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產生觀察的興趣,學會如何觀察,并且在觀察的同時進行想象和感悟,之后將這些都寫入到作文中,相信一定會確保更高的作文質量。
參考文獻
[1]魏麗芳.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7(04):81.
[2]吳立明.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5(04):122.
[3]李慧萍.寫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J].江西教育,2017(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