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一個歷史大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留下了種類繁多的傳統文化,反映著中國人的思想精髓,需要經過一代代的傳承與創新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現代社會。語文是以我國母語教育為中心的學科,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是優化小學生思維品質,激發小學生對中華民族產生認同感與自豪感的重要保障,是新時代下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內容。本文將從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借助語文實踐組織傳統文化體驗、借助課外閱讀滲透傳統文化教學三個角度分析傳統文化之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綻放異彩。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縱觀我國現代社會不難發現,年輕人都在追求“過洋節”“買洋禮”,反而忽視了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美德與節日風俗,出現了嚴重的文化流失現象。而且,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只關注文本知識的傳遞過程,很少深入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文化資源。然而,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團結發展的精神保障,只有讓我國國民理解并宣揚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獲得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主動借助本學科的教學優勢滲透傳統文化,促使小學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新一代繼承者。
一、 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
之所以要強調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是因為語文本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人們熟知的漢字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時期的甲骨文,再到后來風格迥異的書法形態,經歷了由甲骨文到繁體字、從繁體字到簡化字的長期發展,體現著古人的生活智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容知識,促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熏陶。
古詩、寓言、神話故事等都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內容,而筆者也經常借助這些資料滲透我國傳統文化,希望小學生們可以在學習漢字知識、文學知識的基礎上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與多元化。
如,我在教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便首先為學生們講述了重陽節對中國人的意義,以及人們在重陽節感恩老人的常見活動,讓學生們初步了解了重陽節的節日起源。然后,我再引導學生追溯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們了解作者由于背井離鄉而無法與家人團聚所產生的思念之情,使其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接下來,我再引導學生探究本詩的含義,尤其是重點分析“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句所表達出來的節日風俗,由此滲透傳統文化。在本詩的引導下,學生們自主在課下收集了與中國傳統節日及其風俗活動的文化資料,切實拓展了學生的文化認知范圍,使其產生了自主學習傳統文化的美好愿望。
二、 借助語文實踐組織傳統文化體驗
文化是隨著特定的時代發展背景形成的形態,由人類創造,也反作用于人類社會。對于小學生來說,實踐體驗是讓他們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可以說,通過實踐所獲得的文化感悟是課堂教學難以比擬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借助實踐活動豐富小學生的文化體驗,鼓勵小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寒假期間,我要求本班學生調查與年有關的風俗,希望學生們可以感受中國人對“新年”的期許與寄托,感受這個傳統節日所蘊藏著的團圓、美滿等幸福寓意。在調查中,學生們發現看似平常的飯菜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臘八要喝臘八粥、腌臘八蒜,除夕守歲、吃餃子,以“魚”寓意年年有余等等;還有許多學生調查了過年長輩給后代壓歲錢、買新衣等活動的寓意,以及放鞭炮、煙花等代表辭舊迎新等傳統思想。借助本輪實踐活動,小學生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新年對中國人的意義,也幸福地接受了師長、朋友的新年祝福。
三、 借助課外閱讀滲透傳統文化教學
文化不僅包括文學,還有一些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地域景觀等等,內容極其豐富,很難一言而概之,語文教材也難以呈現所有。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主動豐富與拓展小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借助課外閱讀活動展開傳統文化教學。實際上,現在有許多學校已經將“國學經典”作為拓展閱讀的基本項目,而這些文學作品便宏觀反映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這一改革之便組織課外閱讀,促使小學生在閱讀中全面認識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為了讓小學生們更全面地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按照國學經典分類組織小學生參與課外閱讀,鼓勵小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然后在閱讀交流會上分享自己學到的文化知識。另外,我會帶領孩子觀賞校園傳統文化長廊,感受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教師布置傳統文化板報,舉行傳統文化誦讀,使學生來一次到傳統的穿越。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文化根植于語文教學這片沃土。
我們班有幾個小學生在家長的熏陶下很喜歡我國的茶文化,認為洗茶、喝茶甚至茶具的擺放講究都很有趣,所以從國學經典中選擇了與茶文化有關的書籍,了解了我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再如,還有一部分小學生發現現在的成年人很喜歡在“酒桌”上談事情,走親訪友也會涉及喝酒事宜,所以想了解我國古人對酒的看法。對此,我為他們推薦了酒文化以及古代詩人以“酒”為題所創作的詩歌作品。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發揮語文課程的教育功效,更為了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本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展開的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周肖華.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32-33.
[2]魏立峰.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研究[J].學周刊,2019(5):26-27.
作者簡介:
陳小霞,河南省南陽市,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