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將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本文通過強調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意義,提出了傳統文化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具體方案,希望能夠為我國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信息。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文化傳承;運用
一、 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 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精髓,反映了古代優秀的藝術和文化水準。小學生可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例如,在對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漢字本身的意義,還能夠體會到漢字的韻律之美,綜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二) 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體系
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價值體系必須在日常教學中采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在日常課堂中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將對學生的價值體系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作品中往往體現著優秀的、符合中國實際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都能夠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生三觀的形成。
二、 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 重視漢字教學
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構成的基本單位,漢字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語文課堂時應該重視對漢字的教育,讓小學生能夠理解和領悟到漢字文化的美麗。通過對漢字的學習,小學生不僅可以進行基本的識字學習,學習和理解漢字的含義,還可以提高文化素養,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漢字所代表的部分內涵。
(二) 重視古詩詞教學
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寶藏則是古代詩詞,古詩詞是通過精簡的富有韻律的語言,來抒發創作者的情感。古詩詞經過了時間長河的沉淀與積累,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最精彩與最豐富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著重對古詩詞的教學,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法,通過對古詩詞的解析引導小學生讀懂和理解古詩詞,可以讓小學生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古詩詞從文字、韻律和情感抒發等多方面都有著豐厚價值,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講授古詩詞的方法應該是多樣性的。例如,教師可安排學生們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們在朗讀之中,切實地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將古詩詞中的情境展現出來,以加強學生們的直觀體會。例如,在講解《山行》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準備一些與詩歌情境相關的圖畫,幫助學生在對圖畫的觀賞之中,更具象地感受到詩歌中所呈現的世界。
(三) 重視組織學生課外閱讀
語文教學是離不開閱讀訓練的,對小學傳統文化教學的考核也更多體現在閱讀與積累之中,因此,小學教師們還應該重視組織和推薦學生們閱讀中國傳統文化相關書籍,以加強對課堂所傳授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們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培養方式有很多,但要注意小學生的接受程度,避免太過于深刻的課外閱讀。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閱讀之后進行定期的交流和分享,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點評或者指導意見,甚至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創作,多維度地去強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積累。
(四) 重視教學的多樣性
優秀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局限于室內的,尤其是對于課業相對沒有太過于繁重的小學生,教師們更應該重視對課堂體驗的豐富。例如,教師可以拓展戶外教學,為學生安排有趣的戶外課堂,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橫看成嶺側成峰”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爬山的戶外活動,將學生從簡單的講解授課方式中拉出來,讓學生在戶外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心境;教師還可以組織有意義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之中快樂地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古詩詞中提到的景觀,帶領學生進行實地探訪,安排學生郊游等等,這些實踐活動,都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理解,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需要人們的重視和維護,另一方面也必須找到一條合適有效的傳承之路,每個人的學習之路都開始于小學時代,因此,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之路上,小學語文教師有著重要的責任。教師必須正確理解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意義,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講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建立起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有利于國家發展的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任靜.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
[2]吳堃.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良傳統教育[J].讀與寫,2017(2).
作者簡介:申倩,山東省日照市,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濱海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