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東
【摘要】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核心素養培養也成為了現代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本文圍繞著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問題展開研究,對培養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進行初步探討,以促進有效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 核心素養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47-02
一、當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實際教學現狀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自被提出以來就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各教育工作者也積極尋找落實的方案以及途徑,以期實現最終的教書育人的目標,但以實際來看,也存在著一些不容樂觀的情況。
1.教學內容過于單一
現階段歷史教學中,教師還是以教科書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過于專注教材內容本身,加上教學模式也相對比較落后,枯燥、陳舊、簡單地重復贅述,使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只剩下機械地記憶內容,因此談不上核心素養。課程資源單一促使學生的知識狹窄,局限于很小的范圍,而歷史內容年代久遠,學生無法從更多的角度或層面進行理解,學生難以產生共鳴。教師枯燥單一的教學使得歷史學科鮮活的特點蕩然無存,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較差。
2.教學方式不夠靈變
大多數教師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基本上都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基本照搬以往教學經驗,沒有情感投入,平淡無奇,生搬硬套的教學使學生無法從歷史學科中獲取快樂,感受不到歷史學科的歷史故事的跌宕起伏以及歷史性質的魅力,學生投入到歷史學科中的精力極少。
3.缺乏教學實踐活動
大多數學生只能從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教師很少或者極少有機會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理念碑等,即便是開展歷史競賽類的活動也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歷史學科課時本身就少,內容又相對較多。二是有的教師更注重教材知識的傳授。三是有的教育機構本身不重視這些實踐活動對學生學習歷史所產生的積極的感染與熏陶作用。
4.教學評價體系有待改善與豐富
目前實際中,各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者,仍然沿用舊時的以考試為成績為指標的學科教學評價機制。而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能力的提升、方法探索都被忽略,這直接致使教師更傾注精力于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已,而學生也只能更加專注于考試內容知識的學習。
5.學生對核心素養理念認知不足
現今,大多數教師都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一定的認知,只是實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但縱觀歷史學科教學,教師很少會與學生分享與交流該學科的教學理念,學生只知道教師要他們這樣做,卻不知為何要這樣做,為何要這樣學習,其意義何在。
二、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體落實措施
針對當前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現狀,身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教師責任重大,需要從學生興趣培養、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改善教學評價體系等做出行動與努力。
1.興趣培養——核心素養落實最好的老師
變學生意識為“要我學”為“我要學”,即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懷著熱情去學往往比教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地教學的效果來得要好。因此,教師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此,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教學內容應當豐富多樣。以教材為基石,多種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給學生多樣化、豐富化、趣味性的歷史學科面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同一歷史事件,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呈現方式下,學生獲取到的信息越多,理解也會更加全面。如于鴉片戰爭內容,教材中較為詳細描述了過程,其發生的背景、原因、條約內容、歷史意義等,那么實際教學中找到數據或圖表直觀地反映經濟發展狀況,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歷史,由于國家大環境下的不穩定,也必然導致了經濟的下滑發展,這就是一種唯物史觀。以此,使學生對歷史內容由于核心的把握產生興趣。教學方式靈變活化。人對于蒼白的文字述說,或者一成不變的事物往往是興趣蕭然,因此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如轉文字敘述為簡短的話劇表演,或者引用電視欄目的解說,以框架式思維導圖呈現教學內容等都將有效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如對于“世界兩極格局的形成”內容,以漫畫加文字的形式可以生動有趣、有簡潔明了呈現其原因、表現以及意義,比單純的文字敘述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豐富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有可能的條件下應當盡量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觸、親感、切身感受歷史事件與人物的鮮活性,感受國家與民族的情懷。哪怕只是小小地帶一個實物模型,播放一首愛國歌曲,也可以加強學生的感受,加深學生的認知,增強學生的國家情懷與民族情感。
2.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核心素養落實的必須技能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出現之前,教師的教學技能可以只是單純地授課。但核心素養下的教師優秀的歷史學科教學技能一方面表現為對教材內容的多樣加工,如做成PPT、錄音、視頻制作等,能夠化整為零,為零為整;另一方面是以自身語言、表情、肢體動作靈動幽默風趣地展現;再者,要靈活地提問學生,啟發學生,使知識進行正向遷移。有痕跡或者無痕跡滲透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引導,都可以使學生專注于課堂,滲透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如對于鴉片戰爭中我國逐漸被迫對外開放的港口,其地理位置規律,以及時間順序規律,將地圖標示,將時間列明,就得出一個規律:外國對當時中國的入侵已經逐漸深入,慢慢控制貿易主權。其在空間和時間上有一定的規律。這就啟發學生分析事物要抓住規律與特征去剖析,而不是單純記憶我國哪些港口被迫開放,單純地記憶事件。如對于孔子的形象和理念,教師可以假設地捋一捋胡須,然后以特別學究的語氣述說,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教育家的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及其人文主義。接著提問學生關于新民主主義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形成自我對于歷史的判斷,雖然新民主主義有其先進性,但是沒有依靠廣大勞動人民,有其局限性,以此種種讓學生形成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
3.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核心素養的有效實踐
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一是學習積極主動性的具體體現,二是將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實踐運用的過程,然后教師觀察,得到反饋,調整教學,可以有效促進核心素養教學落實。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首先教師給學生進行互補性的分組,布置任務或確定主題,讓學生自行探討,再將問題集中反饋,也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如對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讓學生自主探究其如此發展的歷史原因,具體體現,對當時中國的影響,以及自己的評價并提供歷史依據。啟發學生尋找各種歷史相關的素材,運用教師用過的素材整理的方法,并進行整理。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并實踐學科核心素養。
綜上,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離不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離不開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此外,教師還需要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并能夠在教學中爭取改善教學評價體系,以使核心素養教育教學理念落到實處,發揮思想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賁新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史料教學優化研究(課題研究方案)[J].常州市武進區教育局教研室,2017.
[2]汪桂芳.淺論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J].都市家教,2016(9):19.
[3]王硯君.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初探[J].教育前沿,2016(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