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生本課堂”字面意思所示,其內容核心就是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內容。小學教學內容是所有知識學科的基礎性教學,尤其是數學學科,其所教授的內容將會用于以后數學學習的整個體系中,因此非常重要。如何依據數學課程的自有特點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個性,帶動教學氛圍是我們在新課程背景下需要研究和討論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學習策略
一、 引言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目的就是要將教育方向轉向教育的核心本質,也就是將課堂中以教師為本的教育改為“生本教育”。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成了教學過程中的中心,教師可以在實施以學生為主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建立小組合作的模式,學生可以充分地進行思考、計算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動,從而更加自主、主動地開展學習。
二、 合理分組
在開展以“生本教育”為主的課堂教學時,要以分組作為學習單位。那么合理分組就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而且在進行分組時教師必須要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特長、優勢、性格以及成績和學習能力等信息。盡可能在分組的時候確保小組成員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的效果,從而讓學生們能夠在開展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目的。除了考慮每個成員的具體情況之外,教師還應考慮小組的綜合能力,確保小組之間的能力平均。從而激發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通過這種激勵策略來帶動他們更好地投入學習。
當然,在分組之后教師還應當依據課本設計需要學生們進行合作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們在交流和探討過程中不斷地解決難題,獲得不同的思路,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時,教師可以現在黑板上寫上畫出數量不等的五角星,如2顆、6顆以及12顆,然后讓同學們說一說每一行的五角星之間在數量上有什么不同,讓他們充分的發散思維,在討論過后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然后通過不同的數字來進行舉例。比如3和4是12的因數,同時12也是3和4的倍數。那么便可向學生們進行提問,看看他們能不能為12找到其他的因數。通過小組討論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倍數和因數之間的相關性和區別,同時也能帶動教學課堂更加具有活力,讓學生們成為教學課堂中的主導者,更好地踐行“生本課堂”的作用。
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模式,通過建立一個良好的交流和溝通環境,使學生們的思維更加開闊,思想受到新觀點的啟發,讓每個人的思維都處于一個活躍的狀態下。如此更有利于他們創建發散性的思維和見解。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能夠讓同學們形成互助互學小組,并指定學習小組的組長,安排發言次序。帶動學生們學會在小組之中要學會觀察、傾聽、尊重、交流以及質疑。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時”學生們在做題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學生在轉換時會弄錯小數點的位置,有的學生會忘記運算規則,導致他們在做題的時候的準確率降低。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練習轉化的題目,然后對題目進行編組,按組抽號。列出相應的轉化步驟,小組之間在參與的過程中每個小組只有3次機會,得分按照答對次數依次遞減,如果沒有答對則會扣除一分,同時在答題時間上也會進行限定。通過這種比賽式的快速練習方式可以強化同學們在轉化過程中對概念和運算規則的掌握,同時也能夠讓他們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 總結反思
數學課本中的很多知識概念對于學生們來說都是初次接觸,所以必須要經過不斷地總結和回顧來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之前引導學生們進行反思和回顧,讓學生們想一想自己在本節課中都收獲了哪些知識?自己的認知情況如何。由學生們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以組為單位進行總結。對學習過程中所用到的學習方法進行回顧,嘗試著畫出所學知識內容的思維導圖和流程。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不斷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學會總結和歸納,進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
在教學環節的總結和反思也是課堂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可以通過總結和反思認清自己在本堂課中的學習成果,并能夠積極去尋找自己仍存在的不足,進而幫助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查缺補漏。
例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課程之后,有些學生對于這兩個形狀的認知還不足,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試著去觀察一下自己身邊的一些圓柱體和圓錐體,并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認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們可以將自己所觀察的物體進行分享,加深其他學生對這兩種物體的印象,讓他們的認知更加清晰。從而在不斷地實踐和討論過程中掌握了這兩種形狀的知識和概念。當然,除了學習之外,引導學生們開展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能夠帶動他們更好地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通過大家的互相幫助快速地找到改進方法,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五、 結束語
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能夠更好地實現以“生本教育”為目的的課堂教學,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學習內容,及時查缺補漏進行思維的碰撞,進而帶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謝永.基于以學定教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131.
[2]高虹,杜守文,楊銀偉.生本教育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三個尺度[J].內蒙古教育,2018(1):45-48.
作者簡介:周彥鋒,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周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