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區域是高中地理知識的載體,是促進學生地理認知能力發展的主要內容。倘若教師在區域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提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地理探究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獲得有價值的地理知識,同時獲得地理能力的發展。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在區域地理教學中實現有效提問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高中地理;區域地理;課堂提問;提問策略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給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參與中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問題作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起點,其在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問題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地理探究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等的發展。就高中地理教學而言,其內容是多種多言的,如區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設計有效的區域地理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一、 設計區域層次性問題
所謂的區域是指在一定范圍的地理空間內,任何事物的形成、發展都是以區域為載體的。對此,在區域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地理現象發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環境特征,并對這些地理特征加以概括、總結,促進學生區域地理認知能力的發展。就區域劃分而言,劃分的尺度不同,人們的區域認知角度也會存在不同。縱觀當前高考的改革趨勢,其越來越傾向于考查學生對小尺度區域內的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對此,我在區域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區域地理特點和高考改革趨勢,由大到小的為學生設計出極具層次性的問題,以此使學生由易到難地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同時在知識遷移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以“中國東北地區”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按照有大到小該原則,為學生設計了這樣極具探究性的問題串:
1. 結合我國的氣候圖,說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限。
2. 結合我國的氣候圖,說出東北季風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 結合我國東北地區的區域地圖,對東北地區所處的經緯度位置進行簡單描述。
4. 簡要地描述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在這樣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可以從大的地理區域一步步地縮小到小的區域范圍內,以此通過氣候、地理環境分析等加深對我國東北地區區域地理特征的認知與理解。
二、 設計關鍵特征性問題
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還要使學生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獲得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因為,區域地理中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自然環境間的各個要素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聯系往往是較為復雜的,倘若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所有地理要素聯系,顯然是不可行的。基于此,教師需要在區域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展現區域地理特征形成的關鍵因素,以此設計極具探究性的問題,借此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能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把握區域地理要素聯系,還能獲得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以“中亞地區”該內容教學為例,通過對該地區的地理特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征當屬氣候干旱。立足于該特征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示了中亞地區的區域圖,并以表格的方式展示了該區域人口和農田面積自20世紀60年代到2015年的變化情況。借此引導學生分析該地區M湖(中亞的咸水湖)的變化特點及其變化原因。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從區域地理特征分析入手,立足于本地區的氣候情況對此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還會將自然環境特征中的地理位置、氣候,人文地理環境中的人口、農業等聯系起來,以此在綜合分析的過程中有效解決問題,加深對中亞地區區域地理的認知。
三、 設計實際生活性問題
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這里的地理實踐能力不單單指野外地理實踐,還指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加之,地理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因素。對此,教師在組織區域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實現有效的課堂提問,其需要立足地理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設計出極具生活性的問題,以此實現使學生在生活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地理應用能力的發展。以“東南亞地區”該內容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向學生呈現了緬甸地區的部分區域示意圖、伊洛瓦底江的年水位變化圖、中緬汽油管道圖。結合圖片內容分析該地區的自然環境對中緬汽油管道修建的影響,以及該管道修建后對我國的影響。該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自然會調動其探究興趣,在分析東南亞地區地形、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等過程中實現問題的解決。
四、 設計緊扣新高考問題
新高考對區域地理的考查,實質就是對區域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考查。由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區域中所隱含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規律。如:中國的東部季風區,則與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相聯系,尤其是夏季風深刻的影響我國的農業生產,引發自然災害;日本則要與工業的區位選擇、工業地域的形成以及產業轉移相聯系;南亞則與人口、高新技術工業的區位選擇相聯系等等。這需要教師在備考中做一些深入的思考,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獻,甚至做一些研究。面對一個區域的時候,教師應該給自己提的第一個問題是:這一區域隱含著哪些基本原理和規律,唯有這樣,才能設計既有緊扣區域又符合新高考要求的問題。
總之,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向實現有效提問,其首先要立足教學所需和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為其設計極具探究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偉偉.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策略[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2]王彥恒.高中區域地理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黃偉,浙江省溫州市,浙江省平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