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化學學習中,教師只有提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才能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本文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分析了如何實施新課程理念,如何開展教學設計,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并做好教學評估,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金屬的化學性質;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化學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研究物質的結構以及性質應用等,是基于實驗開展的自然學科。物質結構直接影響性質,而性質決定了物質用途,這是化學物質學習的思想方法。目前新課程標準得到了廣泛普及,它的要求是:教師和學生要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符合我國的教育教學價值,最終加快學生全面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想辦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以及科學思維。初中化學教學提升課堂有效性是特別必要的,會對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效果和效率造成影響。本文以“金屬的化學性質”這節課為例進行講解,目的是分析新課程教學理念,做好教學設計,并進行準確評價,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 如何把握新課程理念
新的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習過程中結合學生自身生活經驗,使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下體會化學知識的重要性,發現化學和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逐漸掌握分析并解決同化學相關的實際問題;要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學習、應用期間培養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通過實際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創新精神。新課程課堂教學中,需要具有生活化、發展以及生命化的學習理念。要突出學生為主的學習,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形成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觀,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觀。“金屬的化學性質”這節課,新課的引入方法是:以學生們比較熟悉的黃金飾品為例,設計如何鑒別真假黃金的教學情境,從而開始金屬化學性質的學習。在學習金屬化學性質的過程中,掌握鑒別真假黃金的方法,體會化學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教學,能夠使學生親身了解科學探究過程,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使他們形成創新精神,并提升實踐能力。
二、 怎樣開展教學設計
(一)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導入新課首先創設教學情境怎樣鑒別真假黃金。大部分學生們對于黃金飾品是非常熟悉的,而且社會上有一些不法分子會使用黃銅等低價金屬冒充黃金組織詐騙。學生們不了解黃銅的性質,也不熟悉金屬的化學性質。所以通過化學方法鑒別真假黃金的生活情境,可以出現強烈的反響,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從而分析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金屬化學性質這個內容,主要包括金屬與氧氣反應、金屬與酸反應、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等。
在觀察金屬和氧氣反應、金屬和酸反應的難易情況以及劇烈程度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金屬活動順序以及置換反應的類型。通過應用化學知識鑒別真假黃金,可以起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節課的要點是:找到化學和生活的結合點,在生活現象中融入化學知識,從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更好地認識化學物質,感受化學學習的實際用途,體會學以致用的感覺。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可以鍛煉合作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 教學內容分析
《金屬的化學性質》這節課主要內容是分析金屬的化學性質。通過總結金屬鎂、鋁、鐵、銅、金和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以及劇烈程度,可以得出金屬的活動性:鎂鋁>鐵銅>金。因為學生在學習“氧氣的性質”內容中,已經了解了金屬和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以及反應表達式,因此對這部分內容非常熟悉,可以更好地掌握,所以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在將金屬鎂、鋅、鐵、銅分別和等質量、濃度的鹽酸進行反應后,可以得出金屬活動性:鎂>鋅>鐵>銅。很多學生不熟悉這部分的知識,因此要采取探究實驗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反應規律的總結以及反應類型的總結,從而掌握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總結金屬和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情況,可以得出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金屬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這樣就可以發現金屬活動性的強弱。這個內容也需要進行探究實驗,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學生掌握了金屬化學性質后,可以更好地學習物質的性質、用途,掌握金屬活動順序表。通過學習置換反應類型,可以了解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三) 確定教學目標
在以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單獨向學生講授零碎的知識點,學生自己頭腦中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也不能真正明白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影響物質用途的化學學習根本。本節課需要重視化學學習的本質,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這樣才能掌握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影響用途的思想,從而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重視化學學習本質,才能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 教學過程的分析
首先導入新課,教師先拿出兩枚戒指,一枚真的,另一枚假的。當前,一些不法分子會用假黃金冒充黃金進行詐騙。假黃金的主要原料是黃銅,它是銅和鋅的混合物。從顏色和外形觀察,黃銅和黃金是非常類似的,不易進行區分。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運用自己的化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對真假黃金進行鑒別。學習理論指出:學生只有對知識感興趣,才能產生認知需求,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營造有效的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只有問題設計具有創新性,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鼓勵學生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通過獨立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探究能力,完善自己的認知系統。問題情境創設要和學生的生活背景具有密切聯系,還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更好地了解化學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獲得更好的情感體會,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學生為了鑒別黃金真假,可以設計實驗方案,比如測密度、硬度,用火燒,如果顏色變黑說明是黃銅,不變色的是黃金。
本文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分析基于新課程教學標準如何開展教學設計,如何導入新課,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目的是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課堂有效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快學生 全面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明孔.基于生活情境的PBL教學設計實踐研究——以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7(4):56-58.
[2]阮慶元.金屬化學性質的教學設計:基于核心素養的實現[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5):52-57.
作者簡介:
溫素榮,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東王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