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瑰寶,是民族生存的根基。要提高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繼承和傳播優秀文化需要與大學語文相結合,以便促進大學生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志愿和增強大學生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意識。本文探究了大學中語文學習的現狀和怎樣在大學語文中學習傳統文化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語文 傳統文化 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66-02
一、大學中語文的現狀
(一)語文學習興趣低下
近年來,普通高校以教分學生選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大于語文學習。大學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時,教學方式單一,目的性不明確,沒有建立師生課堂聯動合作的教學體系。同時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大學語文教師更傾向于以最快速度講完知識,導致課堂內容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此外,很多學生認為語文是自己國家的母語,不用過多學習也可以獲得很多知識,語文從小學到大,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勁頭。
(二)教材質量參差不齊
教材作為一種中介,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辨析對感染大學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也進一步提高他們對語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大學語文教材沒有形成健全的教材、教輔書、經典讀物的完善體系,沒有相關的配套參考書,網絡課件教學也是為了應付課堂,體現不出教材和教材互動的特點,教材內容不符合具體的歷史傳統文化。因此,導致教材質量參差不齊。
二、大學語文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大學語文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大學語文中的內容是以學生閱讀歷代經典的書面內容為主,教師通過與學生課堂中互動來講解經典文本,在與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在閱讀大學語文中有血有肉的經典文本時,會被傳統優秀文化所觸動并且產生共鳴,把文本的中心思想內涵滲入到自己的心田。通過大學語文,學生不僅學習了優秀的經典文章,也是較好的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二)大學語文是學生價值觀的指導者
大學對培養學生傳統優秀文化有著重要的責任,大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民族優秀的文學作品,有著濃厚的人文精神,大學生在閱讀和感悟這些文章時通過對文章里面表達出傳統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就會自然而然的流入大學生的內心當中,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心、憐憫心,進而引導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在以后學習和社會發展中有好的傳統文化素養和良好的品質。
三、如何在大學語文中學習傳統文化
(一)找準語文學習的定位
大學語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任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是近年來的計劃之一,大學語文應抓住這樣的機會,利用自身的優勢培養大學生的傳統美德素養,進而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首先,應該大力倡導學生閱讀中華傳統優秀作品,汲取精華去之糟粕。其次,立足于母語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母語應用能力,同時理解優秀文化的基本內涵。最后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與語文有關的其他典籍。例如文學、史學、哲學等從中學習到有益的東西。
(二)教師加強自身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是知識文化的傳播者,在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自身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著傳統文化教育的質量,因此,只依靠專業的知識是不夠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養,可以從增強思想、歷史、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學習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進而提升自身傳統文化的素養,以便將來更好服務于教學工作的需要。教師在閱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讀一讀古代名家和作者的書,除了讀一些優秀的作品外,還可以看看他寫的有關傳記。
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創新下,大學語文中的對傳統學生的教育有著重要的 作用,但是目前來看,大學語文傳統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大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教材內容也是參差不齊。結合現狀進行滲入思考,并加以有效的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以便培樣出更多高素質的當代大學生。最終,使傳統民族文化都到廣泛的傳承,實現大學語文教育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梅健.大學語文課程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2]周應萍.大學語文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9).
[3]王小秋.對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8)
[4]陸純梅.大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培養[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專刊,2012(9)
作者簡介:
許貝(1983.11.1-),女,漢族,山西太原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