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赟
摘 要:初中化學比較基礎,但農村學生所見所聞較少,所學知識主要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前二十種元素里,熟記這些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元素所在周期表中位置,元素的氧化還原能力強弱等。再結合以下各種學習方法,定能讓初學者盡快入門,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措施 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1
化學課是九年級初才開始的一門新課程,但每到第一學期開學很多同學都會望而卻步,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因為他們以前沒有接觸過這門學科,剛開始可能會產生壓抑,覺得枯燥無味,其實初中化學學的只是基礎,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應該比數學學科好學。下面是平時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啟發與經驗,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勤預習,課堂做筆記
從第一節課開始,前一天一定要做好預習工作。教會學生如何預習,預習時除了要整體預習一節課教材,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在看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并嘗試做一做課后練習作業,看是否能獨立完成,自己學懂了多少,還有那些看不懂。課堂上要帶著自己在預習中出現的問題去聽講,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時候重點放在自己沒有看懂的知識點上,這樣聽課效率就有所提高。對于老師給出的一些結論,解題方法,以及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要勤于思考,力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學知識,必要時及時做好課堂筆記,記重點,難點,疑點,老師補充課本上沒有的內容,以便課后或以后復習。初中化學概念比較多,知識比較零散,所以課堂課后要養成記憶的習慣,初中生缺乏學習的方法,聽了顧不上記,記了忘記聽,所以要培養學生聽與記的有機統一,這不僅有利于進行課后復習,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保證課堂的有效性。
二、課后常回顧,多記憶
俗話說“化學易學,易懂,易忘”,很多化學初學者都有親身體會。要想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每學完一節課,要及時復習鞏固,根據課堂上老師強調的東西,該背的必須背會,該理解的當堂理解,這樣遺忘的程度就相對少些,學習效果就相對好些。對于前面學過的知識,也要時常抽空瀏覽一遍,“學而時習之”,這樣才能使己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所以課后應及時復習鞏固,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復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記憶的過程,是進一步落實課本知識成為自己知識的一種過程。另外化學學科還有很多需要記憶的概念、元素符號、原子量、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這些是必須記住的東西,復習一定要及時,每天只需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十分鐘預習,二十分鐘復習完成作業,但需每天堅持。每學完一章內容,讓學生及時歸納本章知識網絡,做到徹底理解,將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會靈活應用。復習可采用課后復習、周末復習、單元復習、章節復習、綜合復習等。只有通過反復復習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F行初中化學課本中只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前二十多個,還有簡單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及其反應現象。所以要牢記化學的各個名詞,定義,并且要仔細加以區分,比如化合物,純凈物,單質,混合物,它們的名稱不但牢記,還要加以區分比較,不但會讀,還要會寫。還有常見的化學反應必須牢記,并且要會默寫,條件(加熱、光照、催化劑,箭頭,可逆,不可逆)都需要記清楚,反應過程的現象也要記清楚?;瘜W中的計算公式,如濃度計算,就像記數學公式那樣把它先理解,這樣才能融會貫通并且靈活運用。
三、要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演示實驗的過程,再讓學生分組親手嘗試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做到條理清楚有章可循。實驗可以在實驗室進行,也可以在教室多媒體做模擬實驗,及時思考實驗中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例如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等是初中化學里的重要物質,那么如何制取它們呢?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方程式怎么寫?氫氣,氧氣如何制取,如何操作實驗,需要哪些儀器,讓學生親手操作。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反應,觀察到了什么現象?讓學生把化學與實際生活、生產緊密聯系,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帶來的樂趣,這樣就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讓初學者盡快入門。再介紹一些與化學有關有趣的事,比如:空氣和水到底是什么?那些神奇的溶洞、石林是怎樣形成的?如何除掉自家燒水壺里的水垢,將會起到什么反應?酸堿的中和反應,化肥的分類以及作用,新能源的開發以及環境保護的措施。等等。這些問題都將在化學這門學科中找到答案,因為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既然化學跟我們身邊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尋找、發現和獲取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再如:鋼鐵為什么久置會生銹?讓學生去探索答案,如果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注意結合這些實際現象,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將會越來越濃厚。
四、善于總結方法,及時反饋信息
作業完成情況是衡量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如何的一種體現,做作業時要先復習,把所學知識理解之后再寫作業,不要對照例題模仿寫作業,做題時不要只追求答案是否正確,關鍵在于題意是否理解,方法是否掌握,要理順所做題的思路,把握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規律,掌握了規律就能駕馭知識,遷移知識,作業中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學生。如果把平時練習和考試中做錯的題目能積累成錯題集,每隔一段時間把這些題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己真正掌握了,把已經掌握的題做上標記進行淘汰,讓不懂的題越來越少,這樣既有針對性,又節省時間,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學習化學之前很有必要準備好兩個筆記本,一個“錯題本”專記自己在練習、作業、考試中的錯題,分析出錯的原因記下正確和好的解法。另一個“專題本”碰見一些典型題型,專記方法、解題技巧、解題規律,在考試前翻一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化學的方法很多,要善于思考,善于歸納,在不同實驗與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發現他們的共性,區別他們的反應現象。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讓學生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抓住化學學科的特點,掌握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確保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初中數理化》2017第三期
[2]《新課程》2016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