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文
摘 ? ?要: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從教師的自我提升、對學生的關注、多媒體合理運用、設定課堂懸念、加強課堂互動等方面對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小學語文教師實施快樂教學提供參考,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更加積極地發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課堂氛圍 ? ?快樂教學
引言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國家、學校及家長對新時期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及時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一、教師自我提升
新時期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將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思維的輔助者,應該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從而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授課方式,極易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甚至厭學的精神狀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避免“灌輸式”講授模式再次出現,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將快樂學習的情緒傳遞給小學生[1]。
小學生由于自身思維觀念尚不成熟,對老師擁有崇拜的感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必須將身心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避免學生受影響而難以集中注意力。同時,教師在備課時和上課前都要將課堂目標、教案設計進行進一步梳理,做到完全掌握課堂的整體走向。上課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善用自身語言、表情及肢體動作對學生的聽課情緒進行正向感染,從自身教學氣質開始調動良好的課堂氛圍。
同時,學校要對教師進行考核,制定并完善相應的培訓及考核機制。例如,學校不定期舉行公開課教學,讓家長在了解教師的授課模式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教師面對壓力時的抗壓能力,鞭策教師不斷自我完善和提升。又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業的技能培訓,或者多校聯合舉辦教師職業技能教學比賽,在每一名語文教師的交流、比拼中進一步強化其教學專業技能,不斷更新其教學知識,并促進其對教學模式的探討和創新。
二、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變化
對小學生心理和行為變化的關注,需要通過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途徑進行。
在課前,教師要針對學生前一節課程結束時的狀態,快速制定出適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如果發現學生的精神比較疲倦,學習熱情不高,可以采用做游戲、唱兒歌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熱情。例如教學《燕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初始階段帶領學生共同唱兒歌《小燕子》,同時讓學生回憶印象中的燕子并舉手發言進行描述,從而活躍起課堂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根據自身教學設計思路進行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動態,通過其課堂上的心理和行為變化判斷出此時學生的聽課狀態,從而采取相應的言詞、肢體語言等方式,重新調動其聽課狀態,這對教師的臨場發揮、臨機應變能力要求很高,教師應著重提高。例如,教學《去年的樹》一課時,因為文章中存在許多對話,當教師在講述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狀態不好、熱情不高,可以簡單創設課堂情境,讓部分學生扮演樹、小鳥、大門及旁白等,讓學生在課程參與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和思想的了解,從而集中學生的聽課注意力。
在課后,每一節課程學完,語文教師都應該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根據大家當堂課程結束后的積極性,結合備課時的教學計劃,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作業形式可以多樣化、有趣化,例如,教學《草原》一課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草原乃至雪山、戈壁等相關資料的查閱、剪紙活動,幫助其拓寬視野,同時逐漸進一步了解草原等祖國版圖上的各類土地[2]。
三、設定課堂懸念
課堂教學并非教師的“一言堂”,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而課堂懸念的設定,能夠有效帶動學生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懸念可以設定在課程開始及課程結束兩個階段。
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通過有效的懸念設定,在激發學生熱情的同時,逐漸將學生引入當堂教學主題中。例如,在教學《千年圓夢在今朝》一課前,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腦海中的宇宙是什么樣子的”“同學們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及“真實的地球在太空中會是什么樣子的”等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發言,這樣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邏輯思維,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并且讓學生帶著自身感知進入主題,在學習中逐漸發現自身認知的矛盾點,從而幫助學生探尋出真理。
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懸念設定,進一步幫助學生維持學習熱情,同時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抒發出自身感情,表達出自身感受。例如,在教學《七子之歌》一課后,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想對澳門的小朋友說些什么”“想對臺灣的小朋友說些什么”等開放性問題,其主旨都是關于“祖國統一”的問題。通過這種提問,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出學生期盼祖國早日統一的愛國思想。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
目前,我國網絡信息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受制于以往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一些教師沒有重視這種教學輔助設施。在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們通過先進的自媒體設備對新事物、新理念有著很多接觸。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維理念還不成熟,對于新事物和新理念的優劣難以準確進行甄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一方面拓寬他們的視野,另一方面指導學生正確運用新科技,逐漸引導并強化學生的判斷能力。另外,多媒體技術將書本上抽象、枯燥的知識,通過影視、音頻等形式生動地展現在小學生面前,引導其進入多媒體營造的氛圍中,幫助小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直觀理解,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凝聚起聽講的注意力。
例如教學《七步詩》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施用準備好的課件展示出三國時期的文化氛圍和相關歷史、人物背景,并播放《七步詩》相關電視劇片段或者小動畫,甚至讓學生模仿其中橋段加深對這首曹植所創傳世佳作的理解,感受當時每個人物或糾結或悲涼的心境,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感情的感知能力,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另外,古香古色的圖片、視頻能夠為小學生帶來一定程度的視覺沖擊,讓其發現我國文化具有的獨特魅力,集中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3]。
五、增加課堂師生互動
在新課標的指導、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身份概念,把自己從“教師”身份轉變為“小學生的朋友”身份,從而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保證課堂的民主性。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從教師身上得到理解和尊重,這是良好課堂氛圍得以營造的前提。語文教師在與小學生的日常接觸中要善于發現每一名小學生的優缺點,并關心他們的精神狀態,多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交流,從而促進師生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另一方面,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掌握時下最流行、幽默又能與課堂主體相宜的詞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多用贊揚的話語、溫柔的表情及親切的態度面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感受到被教師關注。同時,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言,勇敢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的疑惑進行質疑和提問,并對這些質疑、見解和疑問保持耐心、關心及熱心。
例如,在教學《電腦住宅》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思考電腦對當前社會和個人帶來什么便利之處,也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心中的“電腦住宅”,同時思考過于依賴電腦會給人們帶來什么不良的影響。同時,教師可以讓自己轉變為學生,讓班級內更加了解電腦知識的學生為大家介紹一些新穎、專業的電腦信息理論,教師提問讓學生簡單講解。在針對過于依賴電腦對人們帶來不良影響的問題上,教師可以親切地提問,如“如果每天我只能通過電腦屏幕和大家見面,大家會不會特別想念我,會不會想要馬上見到我”等問題,在拉近師生間距離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在感動和珍惜中更加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時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六、小組探討
教師身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者、引導者,要充分幫助學生體現出其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的精神,教師可以根據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分組,并讓學生針對文章、詩詞等的理解進行探討,教師從旁對討論中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最終讓各小組討論分析出結果,促進學生思維碰撞和發散,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最后教師將大家的結論匯集和總結,幫助學生找到探討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而為今后學習和思考模式提供參考[4]。
例如,在教學《到期歸還》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對文章含義進行交流探討,并討論“如何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守信”這一問題。通過這些討論,幫助小學生提高自身品德意識,在班級樹立良好的作風,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和發展。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育不斷革新的新時代,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與時俱進,合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創新教學模式,營造幽默、快樂的課堂氛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創造精神,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芳霞.淺談小學語文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J].才智,2018(27):170.
[2]鄧雙虎.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芻探[J].成才之路,2018(23):71.
[3]王靜.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7(29):52-53.
[4]洪靜.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6(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