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華
摘要: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化的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十分重視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精彩的情境方式來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能夠引導學生對于問題所處的情景進行模擬,以此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再有就是,如果想要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那么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這種形式來達到目的。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多媒體技術? ?小學? ?數學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教師教學實施過程當中的應用在當前社會已經十分普遍。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也是順應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信息化科技手段的一種,為教師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一個多元的資源管理平臺。其所具有的生動性也能夠讓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一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得以拉近。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對于現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作用必須重視起來,讓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的教學實踐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的教學方式影響,很多教師重視課堂講授,但是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卻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的教授方式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同時,這種單向的灌輸式教學也讓很多對于抽象和理性思維能力比較缺乏的小學生越發覺得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1]。導致很多小學生不想思考和觀察,很多時候對于形象的圖畫書的興趣超過了數學。因此就產生了現在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小學生的偏科嚴重,語文成績高于數學成績。女生的思維方式一般比較偏向于感性和具體,對很多女生來說,數學課是她們最為頭疼的課程,因此語文好數學差這種嚴重偏科現象在女生中更為普遍。造成偏科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從教師層面來說,老師上課的方法存在問題。從小學生本身來說,她們的思維方式在這一階段一般比較直觀,與數學課程本身的嚴密邏輯性產生沖突。
二、現代多媒體技術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簡單來說,數學這個科目就是對于數量關系的研究和對于空間形式的探索。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數的敏感程度和對于空間的想象能力,這兩方面也稱為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最主要作用就在于讓小學生學會理性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學運算的公式,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數學定理,二是一些抽象的事物。例如,點面關系等。從小學數學的內容來看,小學生想要學好數學就必須具有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受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發展情況的影響,小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一般比較強,相對而言理性思維能力就顯得比較弱。這就造成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于教師所講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傳統的數學教授方式是教師干講,學生硬記,課后再輔之以大量的習題進行訓練,這樣就讓學生陷入在不理解數學定義和公式的情況下硬去做題的困境中。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到對于數學學習更大的壓力,從而產生逃避心理,更加厭惡數學。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施過程當中加入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從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應用做題進而幫助小學生培養理性的數學思維能力[2]。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互動性的特點也能夠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大膽創新,從而完成教學計劃。
筆者在講解“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一課前,收集了大量的圖形圖片,并把各種有共同特點的圖片放在一起,以左右對比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圖片的異同。學生在觀察后發現,有的圖形有角,有的圖形沒有角,在有角的圖形中,角的數量不同圖形的形狀也不同,此后,筆者又播放了動畫片《海綿寶寶》中的一段小視頻,讓學生在這段動畫中觀察圖形,通過觀察和討論,學生知道海綿寶寶的正面是有角的側面也是有角的,但是由于組成角的連線長度不同因此圖形也不一樣,派大星的身體與海綿寶寶的身體不一樣,是沒有角的。讓學生試著自己動手畫出這些圖形,在學生對于長方形,正方形,圓有了初步認識之后在進行深入教學,對這些圖形的名稱進行板書并總結出這些圖形的異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讓學生把抽象的圖形概念變得具體化,對于這些圖形有了初步印象,并通過自身的思考對于圖形的異同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在這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之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必然會在訓練中得以形成。
多媒體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讓枯燥,抽象的數學課堂變得直觀,有趣,激發教師的授課熱情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養成積極探索,愛好思考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理論和知識,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把這些知識運用起來。數學并不是一門高高在上的學科,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同時也能夠直接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3]。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融入多媒體技術,把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有機結合,把數學變成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讓學生在課堂上培養數學實踐能力。
筆者在講“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先是用視頻的形式播放了日常生活中買菜的情節,通過短片展現日常買菜過程中運用到的加法和減法。在學生觀看完之后筆者再進一步引入加法和減法的學習,給學生講授加法和減法運算的基本規律。在學生初步掌握這些內容之后,筆者在多媒體上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讓同學分別扮演買菜人和賣菜人,在虛擬買菜的中找錢過程中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以多媒體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玩耍時就能夠掌握課堂知識,并且在虛擬的生活場景中對數學知識進行運用,以此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通過多媒體技術對于現實生活情境進行模擬,讓學生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對于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實踐能力,對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具有重要意義。
三、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受身心發展的影響,往往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有的時候對于學習呈現厭惡狀態,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一些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小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得以提高,在課堂中始終保持活躍狀態。小學生的抽象理性思維能力尚未完全發育,對于具有很強邏輯性的數學這一學科的感知較差,如果在實施教學時,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用有趣的故事情境串聯起來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有效保證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4]。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一節時,教師可以把抽象的數字變成具體的事物,創設相應的故事情境。如,對于算式15*2+20*3=?老師就應該把這個算式變成具體的故事來講述。中秋節快到了,小紅的媽媽購買相應物品,小紅媽媽買了2箱蘋果一箱15元,又買了3盒月餅,一盒20元,算一算小紅媽媽總共花了多少錢?此外,對于這道題我們還可以創設成去市場買菜,去超市買文具等故事情境。通過這些故事,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找到類似的動畫片進行教學,讓學生置身于相應故事當中,這樣就把一道抽象的計算題變成一道生活趣味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刻保持新鮮感,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另外,在生活中遇到與故事相應的情境時,學生會不自覺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探究,讓小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多媒體動畫,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在學習幾何時學生往往對這些抽象的知識一知半解,有了多媒體技術之后,我們就能夠把抽象的幾何圖形立體化,把知識從靜態變為動態,在學習時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認識[5]。這種形式的教學對于增強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求物體的表面積一節時,多媒體技術就能夠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物體的各個部分,讓學生更加具體的知道物體的每一部分的面積,進而去求總面積。如在求一個圓錐的面積時,一味地圖片展示很難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圓錐體的表面積是一個圓加上一個扇形,而多媒體就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圓錐體切割的過程,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這一運算方法的出處。這樣的教學方法在一些不規則圖形求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結語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并且能夠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還擔負著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重任,多媒體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能夠輔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樂趣。在科技日益更新的今天,如何更好的把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武艷茹.巧用現代信息技術 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考試周刊,2017,(53):100-101.
[2]宗建華.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數學課堂教學——淺析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2017,(30):31-31.
[3]苑任皊.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7,(26):142:120-120.
[4]裴富麗,焦方芹.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探究[J].中華少年,2017,(11):402-402.
[5]古夢玲.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9):1-1.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文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