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
摘要:在高中語文的諸多教育內容中,“文言文”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眾多高中語文教師所公認的高中語文兩大教學難點。筆者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程理念中所提出的“創生性課程”原則,膽大地進行了“文言文”寫作教學的嘗試。通過“文言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使我們的學生們在協同發展“文言文”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自身對于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從而展現出了教學內容創生與創新所帶來的積極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寫作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入縱深階段,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創生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教學趨勢。依據“新課程”理念中“開放性”、“創生性”的原則,我們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大膽地展開了“文言文”寫作教學的嘗試,通過“仿寫”、“翻譯”、“因材施教”等教學手段與過程,幫助學生們在有效提升了“文言文”能力與寫作能力基礎上,更好地認識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促使學生們獲得了更加良好的語文素養發展。以下結合具體的高中語文“文言文”寫作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利用仿寫教學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寫作能力基礎
在當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領域,學生們的“文言文”學習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已經成為了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關注的教育重點問題。為了協調發展高中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與寫作能力,我們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程”理念中的“創生性”課程原則,開展了“文言文”寫作教學。為了幫助學生們打下更為扎實的“文言文”寫作能力基礎,我們在“文言文”寫作教學的起步階段,通過仿寫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們在閱讀學習我國歷史上不同階段“文言文名篇”的基礎上,掌握它們不同的文章體裁特點與文章思想內涵,并依據其文章體裁開展“文言文仿寫”。利用這樣的教學過程,幫助我們的學生們更加快速、有效地構建起了“文言文”寫作能力的雛形,從而為之后的“文言文”寫作教學延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我們開展針對《大學》首章仿寫的“文言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我首先為學生介紹了《大學》以及《四書》的成書過程以及歷史地位,并為學生們依次列出與分析了《大學》首章中“三綱領”、“八條目”內容與《大學》首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們模仿《大學》首章的文章體裁與思想內容,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合理的寫作內容,創作出一篇與《大學》首章中從“大學之道”至“未之有也”格式與字數完全一樣的“文言文”文章。在學生們針對《大學》首章開展“文言文”仿寫過程中,我走入學生中間,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們寫作內容的不同展開分別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引導全體學生完成了對《大學》首章的仿寫任務,使他們掌握了初步的“文言文”寫作能力基礎。
二、通過對現代文進行“文言文”翻譯的教學過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寫作能力
我們在利用“文言文”仿寫教學,幫助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文言文”寫作能力基礎之后,通過對現代文進行“文言文”翻譯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們在將現代文課文翻譯成為“文言文”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文言文”學習能力與寫作能力。
例如我們在針對課文《荷塘月色》第二段(即“沿著荷塘”至“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一段),開展“文言文”翻譯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文言文”能力以及對于課文《荷塘月色》的理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文言文”翻譯寫作,具體由學習小組的每一名成員分別對課文《荷塘月色》第二段進行“文言文”翻譯,并在完成翻譯之后開展小組討論,繼而由學習小組的全體成員將小組討論的內容進行總結,以供作為最后的“組間互動”素材。如A組學生陳某將《荷塘月色》第二段中“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一句,翻譯成為“晝則人稀,夜益寂寥”;將“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一句,翻譯成為“無月之夜,路愈陰森,使人心駭”,等等。A組全體學生針對陳某的這種簡潔的“文言文”翻譯方法展開了討論,認為其具有“概括性”的翻譯手法能夠更好地描繪《荷塘月色》課文中的意境。我在A組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參與到了他們的討論之中,與他們進行了有效的“師生互動”討論,并為他們指出我國“文言文”的“簡潔”特點,對學生陳某的翻譯風格進行肯定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鼓勵。
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文言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
在“文言文”寫作教學的發展與提升階段,我們基于學生此前的學習效果,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與“行文特點”,幫助他們選擇各自所不同的“文言文體裁”寫作方向,從而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顯著地提升了學生們的“文言文”寫作能力,幫助他們逐漸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言文”寫作風格。
例如學生王某對“文言文”詩詞一直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則利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幫助學生王某進行更加深入有效的“文言文”詩詞教學,從而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詩詞創作能力。在幫助王某進行“文言文”詩詞寫作的輔導過程中,我首先為他明確了“文言文”詩詞需要“有感而發”,并且需要“言之有物”的基礎。并從“五絕”、“七絕”開始,幫助王某對“文言文”詩詞的體裁與韻律產生了初步的認識。此后王某在一次考試獲得良好成績過后,創作出了作品《七絕—試后》以表達自身的喜悅之情,并交與我進行品評。《七絕—試后》內容如下:“學而時習赴應試,胸有成竹自不失。他日還需盡全力,更待進幫題名時?!蔽覍W生王某的《七絕—試后》作品首先進行了肯定,表示其中的“試”、“失”、“時”三字合乎七絕的韻法。針對王某《七絕—試后》中“他日還需盡全力”一句,我表示這一句卻有表達自身“再接再厲”決心的作用,但是還可以更加精巧,可以改成“他日務必盡全力”,這樣可以使他對于學習“再接再厲”決心的表達更為突出。
四、高中語文“文言文”寫作教學的效果分析
通過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言文”寫作教學的開展與嘗試,最為突出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們利用寫作的形式加深了自身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使學生們認識到了祖國“文言文”的特點。此外,通過“文言文”寫作教學模式的創新,有效促進學生接觸、了解與掌握祖國傳統文化,培養他們養成了對于祖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夠使我們的學生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自覺成為祖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弘揚者。
總而言之,我們在“文言文”寫作教學的開展與嘗試過程中,首先利用“仿寫”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打下了良好的“文言文”寫作基礎;再利用現代文與“文言文”翻譯的過程,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文言文”寫作能力;最后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特點進行不同“文章體裁”的“因材施教”過程,使學生們能夠將自身的優勢與特長與“文言文”寫作學習的過程相互促進,從而讓他們在興趣的引領下,真正實現了自身的“文言文”寫作能力突破。基于我們在高中語文“文言文”寫作教學的種種嘗試,幫助我們的高中學子們在有效提升自身語文學力的基礎上,更好地認識到了祖國傳統語言文字文化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們有效養成了“文化自信”的態度。
參考文獻:
[1]杜越華.文言文寫作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作用初探[J].《課外語文》,2018,19:118-120.
[2]左延慧.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建構高中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1:80-84.
[3]胡凌.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D)》,2015,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