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姣
摘 ?要:通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進行有意識的鍛煉和培養,可以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提升,這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然要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有鑒于此,筆者在本文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期不斷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所謂的動手操作能力指的是通過協調學生的手眼腦口多個器官,開展教學的活動,是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學數學交運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小學生的特性來看,也是目前最為有效的一種執教手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生年齡段的關系并不明顯,不管是在小學低年級亦或者在小學高年級均可以有效開展,但是在小學高年級中開著這項能力的培養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在教育教學中開展新課程改革,學生在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學習難度在不斷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有效攻克和解決。不過,處于小學高年齡段的孩子,由于沒有形成數學素養,因此需要作為數學老師的我們進行有效的引導與監督。筆者在本文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期不斷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
一、做好課前準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查找資料,實際對照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他們求知欲比較強,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打破原有的知識理念,突破思想局限,把新鮮內容融入其中。如課堂上進行新知識學習之前,可以根據教材能力,結合實際生活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課前做好學習的各項準備工作,通過資料的查找首先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融入預習,就是根據書本理論知識和遷移到的生活實踐,二者相互結合,互相促進,這對學生探索欲和好奇心的激發很有幫助,會極大地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主動學習中對知識理解的更深,學習效率自然更高。如在執教《長度單位》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生活化的知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探索,初步的認識到長度的用途,然后通過自己查找相關資料,加深對知識的進一步了解,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完成預習之后,學生會有很多的疑問,那么此時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傳授就會更加的高效,學習質量更高。
(二)動手制作,直觀呈現
在學習一些圖形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通過白紙動手制作各種圖形。進行制作的時候,不僅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圖形,還會對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加強。如在執教《圓》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畫個圓,然后剪裁下來,和書本上的圖形進行對比,發現其中存在的差異點,通過動手制作和實際對比,讓學生初步了解圓形的相關知識點。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學生學習熱情更高,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二、課堂認真指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良好課堂氛圍,促進學習
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要是一直在死氣沉沉的環境下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不佳。所以,作為小學老師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不斷提升執教效果。如在學習《三角形》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知道的三角形形狀講出,然后講出自己理解的相關知識點,讓課堂變得熱烈起來。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會讓學生主動融入知識之中,提升知識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二)情境教學方式,加深印象
和其他課程相比,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小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在課堂上引入合適的情境,有效融合理論和實際,這對學習難度的降低很有幫助,讓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執教《小數的加減法》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把課堂變成超市,讓學生扮演顧客與收銀員,鼓勵學生自己計算,借此提升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三、課后靈活拓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游戲與數學
事實上,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并不僅僅只在課堂上進行,課后一樣可以培養。如在執教《可能性》內容的時候,生活中拋硬幣很好地詮釋著這一思想,所以我們可以在游戲操作中和學生一起拋硬幣,讓他們了解出現的正面和反面都是隨機的,但是這種隨機性又有一定的概率。
(二)手工制作與數學
通過手工制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幾何圖形更加了解,也會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其動手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在執教《正方體和長方體》內容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動手剪裁粘貼,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制作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學齡段對孩子們進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可以實現孩子們手腦并用,提升執教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華銀良. 小學勞技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下),2014(9):132-133.
[2]黃利娜. 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策略[J]. 文理導航(下旬),2013(4):64-64.
[3]李婷婷.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策略[J]. 神州,2017(18):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