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盛萍
【關鍵詞】 ?讀后活動 文化策略 課題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3-178-02
一、前言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核心素養的重要概念。
程曉堂(2016)闡述了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提出英語學習是實現國際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定義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英語課程標準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生能力。很多人只看到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作用,沒有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過程本身也是增進國際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過程。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的是三段式教學,其中的讀后活動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深化,是學生內化閱讀材料的過程,也是學生提升語言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但就目前來看,部分英語課堂存在不重視讀后活動設計的現象。本課題通過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等研究讀后活動中的文化導入策略,相信本研究會對初中英語教師有一定幫助。
二、廣州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下冊)A》教材中的文化內涵分析
廣州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下冊)A》(張春柏,2019)以模塊一單元為構架,以話題為主線,每個模塊包含兩個單元,單元話題涵蓋面廣泛,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同時每堂閱讀課都安排了讀后活動,讀后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鞏固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模塊一主題為“我的生活”,Unit1的主題為“交友”話題,通過閱讀德國女孩Anna的博客,了解自我介紹的一般方法,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介紹方法。U2話題為“日常生活’,主閱讀是一個男孩自述形式呈現,通過主閱讀讓學生了解英文日記開頭的寫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操。
模塊二主題為“自然世界”,U3主閱讀為介紹地球的海報,通過閱讀了解到地球所面臨的環護問題,了解中國古代有關自然、宇宙的生活故事。U4是閱讀一篇關于四季的文章,通過關注氣候變化,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善于探究的學習精神,并了解英國的夏令時。
模塊三主題為“旅行”,U5話題為“探訪月球”,通過閱讀Jerry的日記,激發學生太空旅行的興趣,了解中國人的航天夢,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U6話題為“走遍亞洲”為話題,以城市介紹為主線,了解亞洲大城市的民俗風情、地域文化以及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世界文化遺產。
模塊四的主題為“歡樂時光”,U7以“學校社團”為話題,以社團介紹為主線,通過對比了解中外夏令營的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生活。U8的話題為“收藏物品”,通過讀一篇有關收藏的故事,了解不同尋常的愛好,通過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明信片來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
通過以上統計,我們可以看到:本套教材文化內容涉及廣泛,文化內容側重點各不一樣。教材中涉及文化傳統、環境保護、科技發展、社團活動等。教材中的文化角涉及到寫信地址、神話故事、英國夏令時、中國航天夢、世界文化遺產、夏令營、明信片等。
本教材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因此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挖掘教材文化內涵,設計各種培養文化品格的活動,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化的興趣,提升文化鑒賞能力。讀后活動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課文文化內涵的深入理解,并指引學生運用到真實語言任務中。
三、讀后活動文化導入策略
1.讀后活動嘗試用不同的文化導入策略,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①匯報式文化導入策略
匯報式導入是指教師通過組織讀后活動,以辯論、小組話題討論等組織方式,引導學生以匯報式讀后活動方式展示。以牛津7AU3“Protect the Earth”為例,主閱讀通過海報的呈現形式,向讀者宣傳地球的一些常識,同時喚起人們關注環境污染和保護地球的意識,為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文化品質,可設計以下活動:
②課題文化導入策略
廣州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下冊)A》每一板塊都有一個課題學習,通過課題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討論、調查、專訪等形式完成課題,并進行展示,課題設計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跨學科性,教師可以充分挖掘資源,合理整合,把課題運用到讀后活動設計中,提升對閱讀的深入理解和文化品格。《牛津(七年級下冊)A》Unit4的話題為“四個季節”,結合教材所給課題,可做以下課題設計。
③表演式文化導入策略
表演式導入直觀生動,富有表現力,教師可通過課本劇、角色表演、情境表演等讀后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Unit7 主閱讀為”The Club Fair,本話題是學生感興趣的,可在讀后設計一個“社團介紹日”的活動設計,以下是表演設計內容:
④文化知識測試導入策略
U5的主閱讀為”A trip to space”,是一篇日記,記述了Jerry出發去月球前夜的心情,以及對月球知識的了解,為了鞏固學生對月球知識的了解和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可設計以下活動來進行文化導入:
2.在教學設計中深入挖掘文化因素,開展形式多樣的讀后文化導入活動
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時,一定要跨越語言的工具性的藩籬,關注語言的人文性功能,要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文化內涵。
在關于“我的生活”的話題中,可以通過采訪,了解周邊的同學生活、學習情況,盡快互相了解,也可以增加對中外名人的介紹,來增進了解,培養文化思維。在談論“歡樂時光”這一話題的時候,我們可以介紹著名的國寶回歸故事,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在“自然世界”話題中,可以找幾段自然災害的視頻,讓學生記錄關鍵信息,再對記錄信息進行簡單描寫,引出學生對讀后活動的深入思考。
3.巧妙運用每個單元的文化角,對讀后活動進行一個延伸
本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文化角,都是圍繞話題并對話題進行適當拓展和鞏固,如果能夠巧妙運用,將是對讀后活動一個很好的補充。
第一單元文化角介紹了英文和中文書信地址書寫格式,提示學生英語學習是了解英語文化的一種重要方式。第二單元文化角介紹了英語日記常用的開頭方式,鼓勵學生在今后寫作中適當使用這一方式。第三單元文化角介紹了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引導學生如何用英語來介紹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培養文化認同感。第四單元的文化板塊介紹了英國的夏令時,夏令時在全球多個國家實行,對當地人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學生可以了解這一文化現象。
第五單元的文化板塊介紹了航天夢,學生通過這一板塊的學習能了解我國的航天事業,培養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第六單元的文化角介紹了世界文化遺產,通過圖文例舉了中外較為著名的世界遺產,鼓勵學生進行介紹,加深學生對文化遺產的理解。第七單元的夏令營介紹,讓學生能了解到國外夏令營開展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向國外學生交流,讓學生在文化教育方面得到進一步提高。第八單元板塊介紹的是明信片,不同國家明信片蘊含著該國文化,語言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在改變,加深學生對語言與文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文化認同。
四、總結
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深化,是學生內化閱讀材料的過程,也是學生提升語言綜合能力和語言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充分分析教材的文化因素,設計合理的讀后活動。
從教學實驗和與學生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廣州牛津版教材內容新穎、題材豐富,各單元蘊涵豐富的文化知識。課堂的文化導入策略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學生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習成績也有進步,而且教師也在這一教學相長的氣氛中享受到教學的樂趣。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初中英語閱讀課中文化導入策略的探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18595)】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社會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Z]2014.http:www.moc.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cr/57051201404167226.html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2016.課程.教材.教學.
[3]劉勝媛.高中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觀察研究——第十屆全國高中英語觀摩課獲獎作品為例[J],2019.
[4]張春柏.廣州牛津版七年級上冊教師用書[M].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教材編寫委員會.2019.